江蘇恒順達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恒順達”)——這個曾宣稱致力於生物柴油産業化開發的企業,如今卻因銀行抽貸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停産,甚至走到瀕臨破産的邊緣。
記者獲悉,恒順達由於資金緊張,至今已經連續拖欠員工五個月工資和七個月社保。目前恒順達對各大銀行和融資租賃公司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達到約1.23億元。因債務違約後,公司流動資金幾乎消耗殆盡,恒順達已停止生産經營,並試圖在當地政府的介入下與金融機構談判,進行債務重組。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恒順達目前面臨的問題並不僅是債務違約,公司經營業績也存多處疑點,同時因資金鏈斷裂,恒順達與中石化合作的生物柴油項目能否按期投産也是未知數。
停産欠薪
成立於2006年的恒順達,是一家專門從事生物柴油及相關綠色再生能源産品的研發、生産和經營的新型能源企業,註冊資本9180萬美元。
恒順達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公司在江蘇鎮江新區的項目計劃總投資為4億美元,分三期實施,其中一期總投資9000萬美元,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主要以城市生活中的廢棄酸化油、非食用的各種動植物油脂為生産原料,年生産生物柴油20萬噸。
不過,今年6月24日,恒順達突然宣布,由於資金緊張,銀行流動資金貸款到期後未能及時續貸,導致公司部分貸款本息出現逾期,業務無法正常開展,公司已從今年4月開始停産。
恒順達常務副總嚴小建也對記者&&,運營資金出現緊張的主要原因是從去年開始,銀行收貸之後不再往外貸,同時在一期總産能15萬噸的基礎上,公司的二期項目也上馬,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目前,恒順達貸款總額為4.76億元,集合票據為1.3億元,中小企業私募債1.5億元,融資租賃餘額3888.17萬元,銀行承兌匯票5億元(均為50%保證金)。而到今年6月20日,恒順達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總額約為1.23億元,其債權人包括中國銀行大港支行、鎮江市京口區農聯農村小額貸款公司、中國農業銀行景德鎮分行以及長城國興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等。
恒順達曾在2011年7月發行一期金額為1.3億元的集合票據,並於今年7月29日到期。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認為,恒順達生産經營陷入停頓、資金鏈斷裂等情況已對其償債能力和主體信用級別産生重大影響,公司本期債券的償付極大依賴於外部擔保和債務重組情況。對此,大公國際將恒順達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另外,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恒順達從今年2月份至6月份,共計拖欠員工五個月工資;自去年12月份至今,欠繳七個月社保,並且計劃自6月20日起給員工暫時放假。
對此,嚴小建則稱,目前員工工資問題已經解決,“公司在6月26日下午召開職工大會,與員工談好了工資的事情,準備馬上就發。”同時他還&&,當地政府已介入公司的債務重組,出面幫忙處理銀行不放貸的問題,但具體何時能解決還不確定。
據恒順達一位員工介紹,公司有工人200多名,原本是承諾在6月30日前補齊社保再停保,但早已經停保,之後又改為7月2日前補齊社保,雖然現在承諾盡快發工資,但停産後對工人的去留也還沒有最終敲定。
涉嫌財務造假
生物柴油是指以各種動植物油脂、餐飲垃圾油等為原料,與甲醇或乙醇經脂交換製成的可再生柴油燃料。
目前,美國、德國及日本等國家已經大力推廣生物柴油在機動車上的使用,但生物柴油在我國交通領域的使用卻仍處於起步階段。也正因為如此,目前國內生物柴油企業幾乎均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態。
上海中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楊建斌對記者&&,由於原材料供應不足、應用不暢等問題一直存在,國內的生物柴油一直是微利行業。
“一噸賺200~300元就已經很不錯了,稍微經營不善就會虧損,現在國內70%~80%的企業仍然是虧損的,如果一年能賺幾千萬,那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生物柴油企業了。”楊建斌介紹。
然而,資金鏈斷裂的恒順達卻是行業中的一個“異類”。財務報告顯示,恒順達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11.74億元,凈利潤也達到2.97億元。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孟凱介紹,去年國內生物柴油的價格在6500元/噸左右,假設不考慮設備折舊等成本,生物柴油的毛利率可以達到20%以上,但凈利潤率也就只有10%左右,在沒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恒順達要想實現將近3億元的凈利潤,去年生物柴油的産量需要達到40萬噸以上才有可能。
“按照恒順達目前産能15萬噸計算,假設原料供應充足、裝置滿負荷、全年生産,在2013年正常情況下,一天産量200噸左右,全年的産量也只能達到7萬多噸。”劉孟凱説。
中投顧問研究員周修傑介紹,目前我國生物柴油總産能超過300萬噸,但實際年産量只有約百萬噸,全行業整體開工率不足30%,大中型企業的開工率勉強維持在40%以上,每噸利潤在500元左右,行業內呈現“兩極分化”態勢,大型企業經營狀況尚好、中小企業則“嗷嗷待哺”。
本報記者還從行業內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恒順達去年生物柴油的銷售量僅為3萬噸,這在國內企業中已屬於中等偏上的規模,而實際年銷售量能達到5萬噸的企業也是非常少的。
不過,恒順達高管否認了這一銷售量。嚴小建稱,這一數據並不準確,但具體的銷售量不方便透露。同時他也&&,雖然國家很重視生物柴油這一行業,不過目前並沒有對行業進行直接補貼,“公司也基本上沒有獲得政府補助,都是靠企業自己銷售産品來賺錢”。
2014年一季報顯示,今年前3個月,恒順達再次實現營業收入2.12億元,凈利潤也達到6455.86萬元。
或波及中石化合作項目
恒順達還計劃在一期項目達産的基礎上,上馬二期項目,該項目主要以植物油果為原料,利用最先進的高壓醇解法建立年産生物柴油20萬噸的生産線。
嚴小建也&&,雖然公司去年實現近3億元凈利潤,不過今年出現資金緊張主要因為二期工程投入太大,同時他還稱“並不清楚二期項目具體的投資規模”。
從2013年年報來看,恒順達在建工程規模由去年年初的4.61億元增加至年末的6.79億元;到今年一季度,在建工程增加至6.82億元。
此外,恒順達還與“三桶油”之一的中石化正在合作建設一個生物柴油項目。2012年6月29日,恒順達與中石化在鎮江舉行了合作建設10萬噸/年生物柴油項目的簽約儀式。
一位行業人士介紹,與中石化的合作是恒順達在原先的廠區上馬新生産線,中石化提供技術支持,恒順達出資金,投資年産10萬噸的裝置如果不考慮土地、辦公樓,估計1億元就能完成,再加上後續的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總投資需要2億元左右。
該項目的投産也曾一再推遲。“之前計劃是今年5月份完成,但因種種原因後來又推遲到計劃今年年底完成。”上述人士&&。
雖然公司資金鏈已經出現斷裂,但在嚴小建看來,“與中石化原計劃今年底投産的合作項目,應該不會受到影響,還在正常推進。”
然而,生物柴油産業在中國的發展卻有着不可忽視的問題:原料供應不足、産業政策不完善、補貼措施落實不到位、銷售渠道狹窄等,使原本為替代石化柴油而誕生的清潔能源正處於尷尬的境地,也已經成為制約生物柴油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楊建斌介紹,由於中國的廢棄油脂每年增長幅度並不大,而且企業出於成本考慮也絕對不會用植物油來生産生物柴油,最多就是進口一部分棕櫚油,但棕櫚油凝點高導致冬天無法使用,所以生物柴油的原料非常有限,企業時常“無米下鍋”。
另外,以“三桶油”為核心的成品油銷售網絡現在還沒有“接納”生物柴油,這也使生物柴油的銷售問題遲遲難以解決。
在周修傑看來,生物柴油行業頂着“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巨大光環,但其盈利能力卻不容樂觀,業內人士、企業管理者對此早已心知肚明,企業倒閉破産已經司空見慣。
“雖然恒順達的停産不會使本就較差的行業環境更加惡化,然而銀行系統對生物柴油企業的扶持力度還需加強,信貸政策一旦反復無常,則企業經營狀況必然受到重大衝擊,其他企業在興建項目之時應提前做好‘被停貸’的準備。”周修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