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自貿區經驗須防“搶面子丟裏子”
2014-06-30   作者:記者 何欣榮 周琳/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上海自貿區的成功開局,在國內掀起一股自貿區申報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至少有20個省市計劃或正在申報自貿區。這一方面顯示了各地深化改革的騰騰熱氣,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地區“搶牌子”的心態。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發現,部分地區“搶牌子”的背後有三大動機:
  ——高調呈現改革姿態。一位受邀參與多個地區自貿區方案設計的專家説,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當前的主基調,一些地方政府紛紛提出申報自貿區的口號,以表現自己的改革姿態。事實上,很多開放型經濟規模小、監管經驗不成熟的地方,還不具備申報自貿區的基礎。
  ——醉翁之意在申辦保稅區。上述專家介紹,儘管一些地方明白設立自貿區的可能性並不大,但仍然提出申報方案,目的在於退而求其次,希望國家批准建設一些保稅區。因為上海自貿區是在保稅區的基礎上建立的,而國內很多地方迄今為止還沒有保稅區。
  ——爭取優惠政策以拉動GDP。儘管中央再三強調,自貿區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而不是政策優惠,但一些地方在申報時仍帶有傳統的“特區”思維、“開發區”思維,希望爭取一些優惠政策,帶動經濟發展。比如,某些省份並沒有選擇省內開放基礎最好的區域申報自貿區,而選擇經濟發展比較滯後的區域,暗含拉動GDP的意味。
  事實上,“搶牌子”折射出地方對中央精神存在理解偏差。專家認為,上海自貿區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這是自貿區的“裏子”。要學習這些制度和經驗,並不非得向中央再申請一塊牌子。切不可要來了“面子”,丟了“裏子”。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煜輝説,過去無論搞“特區”還是“開發區”,通行的做法就是畫圈,畫完後把相應特權注入圈內,産生一個政策紅利。這樣做雖然會帶來一定的經濟繁榮,但政府權力也被大大強化。而自貿區要做的,恰恰是政府權力的減法。
  “那種借申報自貿區跑馬圈地、只想著招商引資的思維,今後必須糾正過來。”上海市參事室主任王新奎&&。
  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認為,建立自貿區關鍵不是挖掘政策洼地,而是探索制度創新,向改革要動力,那種以為有了自貿區就可以“跑馬圈地要政策”的想法,顯然是“搭錯了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跳出舊觀念才能實施好國家自貿區戰略 2014-06-27
自貿區不是政策“香餑餑” 2014-06-06
海關總署:上海自貿區成果將惠及長江經濟帶 2014-05-27
上海自貿區貿易賬戶啟動 2014-05-23
上海自貿區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啟動 2014-05-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