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來了!這個四年一度的節日,在全世界球迷的期盼中,在桑巴熱情的舞蹈中,在每天凌晨的鬧鐘聲裏,在很多人見面的第一個話題裏,在手機、電腦、公交站&上大大小小的屏幕裏,世界盃開幕了!在今後的一個月時間裏,有人將在裏面花錢,有人將從中掙錢。關注世界盃裏的經濟賬,足球咋就成了大生意?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激情、桑巴舞,巴西世界盃開幕了!四年一屆約20億人觀看,世界盃能帶來多大經濟效益?一場足球盛宴,足球咋就成了大生意?
你知道,和你一樣喜歡看世界盃的觀眾有多少嗎?數據顯示,1998年法國世界盃,觀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400億人次,這意味着每場比賽,都有數以億計的球迷朋友和您同時觀賽、吐槽着世界盃。如果將這個數字平均到人,就意味着全世界每一個人都看了不止5次!此後的2002年韓日世界盃,2006年德國世界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觀賽人數分別為288億人次,300億人次和320億人次。
舉辦世界盃想必這一定不是一個賠本的買賣,那麼辦世界盃到底能掙多少錢呢?1998年法國世界盃,投入15億美元,産出25億美元。2002年韓日世界盃,投入65億美元,産出高達346億美元。2006年德國世界盃,投入93億美元,産出267億美元。2010年南非世界盃,投入43億美元,産出120億美元。
近幾屆世界盃中,在亞洲舉辦的韓日世界盃,投入産出比最大。而即將舉辦的巴西世界盃,主辦國巴西投入到世界盃的資金已經達到165億美元。
世界盃如此賺錢,但其實,世界盃最大的受益者並非主辦國,而是國際足聯!以2010年世界盃為例,國際足聯光靠賣特許商品,諸如球衣,球鞋,足球以及紀念品就吸金40億美元。其次是來自於贊助商的收入,加起來達到了17.8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電視版權銷售收入和門票收入,金額分別為16億美元和5億美元。國際足聯在2010年世界盃上收入達到78億,凈利潤達到了驚人的50億美元!
英國一家體育營銷研究機構日前發布一項數據稱,國際足聯將從巴西世界盃收益43億美元。當然,高收益的背後是高成本運作。2006年德國世界盃國際足聯掏出2.6億美元獎金,而南非世界盃,獎金數額達到4.2億美元。今年的巴西世界盃,獎金比德國世界盃高出一倍還多,達到5.76億美元,為歷屆之最,其中冠軍球隊可以得到3500萬美元的獎勵。
馬宇:真正賺錢的是國際足聯 實際上國際足聯是最大的營利方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個人感覺,畢竟巴西是第一足球王國,真是把世界最優水平的足球比賽放在最高水平的國度來進行,最後可能就一個字,火!我想這次的關注度比上一屆南非世界盃還要高。桑巴國度本來就是很熱情,很火辣的,再加上有足球這樣一個載體,可能會把溫度提高5到10度,全球在這個時段有幾億人同時在看這個轉播。
世界盃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對球迷來説是一個大聚會,從這裡面可以得到無限快樂。從商業角度來看,就是一個聚寶盆,但在這個聚寶盆裏,各方分得的利益不一樣,利益分好幾個方面。那麼這裡面花錢實際上是兩大塊,一塊是消費者,球迷,因為你要看球,或者要買紀念品要花錢。還有一個花錢的是主辦國,因為每次世界盃都是由某一個國家,或者會員協會來承辦,實際上很多場館要做投入。比如巴西世界盃投入160多億美元,但真正從純收益來説,它實際上是賺不回來這160多億的。你只是從世界盃裏面得比如説門票收入,或者説有分成,包括帶動的旅游收入,帶動的酒店業,餐飲業等等。國際或者國內這塊旅游收入全加起來大概是100億美元上下。對於主辦方國家來説,主要的賺錢更多還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整體上對你這個國家經濟的帶動,間接收益會更大一些。
真正賺錢的是國際足聯,實際上他是最大的營利方。相對來説,他不用像舉辦方要做那麼多硬體投入,他更多的是一些組織活動,是人力資源的投入,或者説更多是一種無形資産投入。世界盃的所有權是屬於國際足聯的,但是這個産品怎麼樣才能實現你的價值?最主要的是你得讓你的産品有競爭力。足球實際上到現在為止它應該是娛樂業的一部分,不是純粹經濟,它是娛樂業的一部分,那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讓消費者能買你的帳,比如説我要花錢買你的産品,要花錢去看,那當然你就必須把這個産品做好,國際足聯在這幾年裏面最重要的就是把這個産品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起來了。
劉戈:從足球上的LOGO裏可以看到世界盃整個利益格局的分佈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巴西來舉辦這次世界盃,和別的國家舉辦是不一樣的,所以巴西在這屆世界盃上投入了鉅資,所以他的關注度自然也很高。另外,每一屆世界盃對中國球迷來説也是一次盛宴,大家對於世界盃的熱情非常高,這個已經體現在街頭了。而且還有一些公司可能在這時候陷入了煩惱,尤其是像一些IT公司,年輕的男性特別多,如果他在半夜看比賽,第二天早起上班怎麼辦?所以個別公司乾脆第二天就放假。
實際上,世界盃足球上的這幾個LOGO就説明了基本的格局,它是六塊十字皮子縫成的。足球上一個是巴西世界盃的LOGO,巴西投入了鉅資,在這上面花了大價錢,當然可能也有大的收益,他們的經濟學家預測可能能夠刺激巴西的GDP提升零點幾個百分點,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收穫就非常大了。上面還有阿迪達斯的標誌,它也是世界盃的六大贊助商之一,那麼它在這上面有一部分的投入,收益也是非常大的。除了足球,還有運動員的隊服,它在整個銷售過程都會分到非常大的一塊蛋糕。再有一個FIFA,國際足聯的標誌,那麼在這一塊,其實不管是電視轉播也好,不管賣衣服,賣足球也好,那麼所有的這些他都要抽成,所以他在這個世界盃裏是一個巨大的贏家。
足球上的這三個LOGO表達了這個格局,最後我們仔細看,會看到有很小的一行字,made in
china(中國設計),那麼這個足球是中國做的,這樣的足球據説可以賣到1000萬個左右,那麼在中國的工廠裏通過這樣一個加工、代工的行為,中國也可以分得一杯羹。基本上從這一顆足球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在這一屆世界盃的利益格局裏,各家的分工。
馬宇:足球特別適合電視轉播 電視是它最好的營銷載體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産品,最重要的一個是認可,還有一個是有好的營銷。這裡面特別重要一點是什麼?足球的競技特點是跟現代傳播技術結合的最好的。比如説籃球,排球,為什麼同樣屬於球類運動,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並列的三大球,為什麼那兩個整個的市場價值,或者説觀賞人群就比不過世界盃?實際上我們看足球這種競賽方式特別適合電視轉播。也就是電視轉播對它來説,是最好的載體,營銷的載體。
一個是觀眾可以通過電視更好的去欣賞足球,因為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面對那麼大一個足球場,那麼開闊,一個視覺感覺非常好的綠草坪。你再想一下,如果是排球賽,不論是場地,還是隔網子來打排球感覺就完全不一樣。為什麼要搞沙灘排球,實際上也是從觀賞性這個角度去做,也是為了轉播考慮,這個就特別重要,有了這種結合,市場就能做出來,做成一個好的營銷平台,你就能吸引贊助商進入。
劉戈:國際足聯辦世界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足球本身的群眾基礎比其他一些運動可能更大一些,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國際足聯起到的作用。貝肯鮑爾説過一句話,他説國際足聯辦世界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這句話應該是一種批評,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你能看見,就是説足聯在這件事情上面做的很成功,通過商業的運行機制。國際足聯是一個註冊在瑞士蘇伊士的非盈利機構,但是它商業運營的手法比較嫻熟。包括它對於整個足球運動在全世界的推廣,除了世界盃以外,它有各個年齡段的世界盃,然後有各種類型的比賽,那麼通過這些比賽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球迷,同時它又通過比如説轉播權,還有贊助商這樣的一些手段,又把這些轉化成收益。
此外,企業拿到這個贊助權以後也會非常珍惜,也會把這個贊助權用到最後,同時他們也希望這項運動能夠持續的、良性的發展下去。
馬宇:阿迪和耐克的競爭必然會實現國際足聯的利益最大化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實際上産品做好了以後就是營銷,能不能給贊助商實現利益最大化,當然對贊助商來説,你怎麼樣進去成為贊助商,這又需要經過一番非常激烈的爭奪。比如説耐克、阿迪的爭鬥,這是在國際體育界,或者説體育裝備裏面的兩大製造商,但在足球裏,實際上一開始是阿迪達斯是佔主導地位。在體育用品商裏,阿迪的大本營是歐洲,耐克的大本營在北美,但是北美相對來説,足球運動就沒有那麼發達,職業籃球反而要更厲害。耐克最初就是簽約了邁克爾 喬丹這個籃球巨星起來的。但在足球領域,在歐洲,在世界盃,一直是阿迪達斯佔主導地位。到現在為止,這次頂級贊助商裏面在裝備上來説還是阿迪達斯,它是六大贊助商之一,裝備裏面是它。
現在耐克實際上通過兩種方式來做,一個是簽約巨星,比如C羅,一個是簽約國家隊。這一次的32支國家隊裏,實際上耐克已經是超過阿迪達斯變成第一大贊助商,它贊助了12支國家隊,到現在阿迪只是11家。所以耐克就要開始從籃球領域要介入到足球領域,並且要在一些領域要超過阿迪。世界盃對耐克來説,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平台。那麼國際足聯就利用這種關係,你不是想要在裝備製造領域,體育用品裝備製造裏佔主要地位嗎?那你就不得不利用我這個平台,那麼最後兩家競爭的結果必然就會實現國際足聯的利益最大化。
《央視財經評論》 20140613 足球如何就成了大生意?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世界盃來了!這個四年一度的節日,在全世界球迷的期盼中,在桑巴熱情的舞蹈中,在每天凌晨的鬧鐘聲裏,在很多人見面的第一個話題裏,在手機、電腦、公交站&上大大小小的屏幕裏,世界盃開幕了!在今後的一個月時間裏,有人將在裏面花錢,有人將從中掙錢。關注世界盃裏的經濟賬,足球咋就成了大生意?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央視財經評論》
20140613 足球如何就成了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