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2013年我國資金流向和融資結構,《報告》顯示,銀行間市場交易量同比減少。2013年,銀行間市場累計成交
235.3萬億元,同比減少10.7%。分地區看,東部、中部和東北地區交易量同比減少12.9%、13.5%和13.6%,西部地區交易量同比增長6.8%。分省份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江蘇五省(市)交易量合計超過全國的70%;青海、陜西和雲南省交易量增速位居全國前三,均在70%以上。
央行24日公布的《2013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指出,2013年,區域間資金主要呈現由北京向其他省份流動態勢。2013年貨幣市場上,北京市資金凈融出42.4萬億元,同比減少7.3萬億元,仍是主要資金融出地區。
資金凈融入方面,江蘇省以10.7萬億元居於首位,位列其後的是廣東、上海、山西和吉林,這五省(市)合計凈融入資金22.6萬億元。
銀行間市場成交量減少一成
從資金凈融出(凈融入)狀態看,與上年相比,廣西、雲南、西藏由凈融出轉為凈融入;湖南、貴州、黑龍江和陜西由凈融入轉為凈融出。
對於2013年我國資金流向和融資結構,《報告》顯示,銀行間市場交易量同比減少。2013年,銀行間市場累計成交
235.3萬億元,同比減少10.7%。分地區看,東部、中部和東北地區交易量同比減少12.9%、13.5%和13.6%,西部地區交易量同比增長6.8%。分省份看,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江蘇五省(市)交易量合計超過全國的70%;青海、陜西和雲南省交易量增速位居全國前三,均在70%以上。
2013年,票據融資交易活躍,市場利率波動上升。票據承兌業務增幅趨緩,電子商業匯票業務快速增長。全年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額和餘額增速較上年分別下降16.9和16.0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各地區銀行承兌匯票餘額增速較上年均出現下降,西部和東北地區降幅明顯。各地區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額佔比有所變化,中部和西部地區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額佔比小幅增加,較上年分別提高2.1和0.9個百分點,東部和東北地區佔比有所下降,較上年分別下降2.9和0.1個百分點。
去年,金融機構累計貼現45.7萬億元,同比增長44.3%。其中,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累計發生額同比增長42.5%,商業承兌匯票貼現累計發生額同比增長51.4%。
分地區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貼現累計發生額佔比較上年分別提高1.9、0.3和
1.0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3.2個百分點。分省份看,廣東、江蘇、重慶等七省(市)貼現累計發生額合計超過全國的60%。2013年票據融資餘額呈現先升後降的變化特點。上半年票據融資波動中有所增長,6月末票據融資同比增長2.3%,下半年,受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總量和結構,盤活票據融資存量等因素影響,年末票據融資餘額同比下降4.1%。
東部社會融資規模過半
《報告》還提到,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融資結構更趨多元。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區域融資不平衡狀況改善。2013年,全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7.3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5萬億元;各季度分別為6.2萬億元、4.0萬億元、3.8萬億元和3.3萬億元,呈現逐季回落態勢。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社會融資規模達8.5萬億元,佔各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的52.2%,較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佔比分別上升1.0、0.5和0.6個百分點。分省份看,廣東、北京、江蘇、山東和浙江五省(市)社會融資規模均超過8000億元。
央行指出,2013年,社會融資規模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為30.4%,連續兩年上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資金周轉速度有所下行。主要是較多資金投向基礎設施等領域,其中土地儲備、購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短期內效益可能並不明顯,産業結構調整過程往往會佔用兩套資金,也會放大融資需求。此外,一些過剩産能、低效率企業佔用大量金融資源,容易導致資金的使用效率偏低,並可能對其他主體資金需求形成擠出。
《報告》還提到,區域融資渠道更趨多元。2013年,全國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比重為51.4%,為年度歷史最低水平。表外融資增長較快。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比重較上年提高7.0個百分點,成為重要的融資渠道,但部分財務軟約束和宏觀調控限制的行業和領域通過表外渠道吸收資金,也推高了融資成本。企業債券融資少於上年,股票融資繼續處於較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