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轉型可向三大業務領域拓展
2014-06-24   作者:吳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目前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下,信託業以信貸類、通道類為主的業務結構和發展路徑難以為繼,信託業必須“告別野蠻生長,回歸本來面貌”。我們認為,有三大業務是目前信託業轉型較為現實的方向。
  政策環境在全面趨嚴。銀監會日前下發了被市場稱為“最嚴監管政策”的《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99號文)和執行細則,隨後《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5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規範信託、同業、理財、委託貸款等業務,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過橋”環節。這一系列政策對信託通道類業務、信託銷售渠道、資金池業務等進行了嚴格的規範。監管機構意在使信託行業脫離信貸職能,回歸財産委託管理機構的本源。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各家信託公司都在結合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來探索新出路。可以預見到,未來的轉型之路有三個方向:一是基於私募股權投資(PE)的轉型方向,二是基於資産管理定位的業務轉型,三是基於財富管理定位的業務轉型。
  向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方向轉變,嚴格説來應該屬於信託原有核心業務的優化。銀監會99號文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真正的股權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信託公司設立直接投資專業子公司。鼓勵開展並購業務,積極參與企業並購重組,推動産業轉型。PE直投既符合信託業的功能定位,又能體現信託制度優勢。股權投資業務的目標客戶與信託客戶通常是高度重疊的,開展該項業務可以彌補過去信託公司在PE領域的産品缺失,未來空間巨大。PE直投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建立一種更為專業化的作業模式,做到對特定行業板塊內基礎資産的專業化直接覆蓋,建立起按照行業劃分的資産獲取團隊,以形成更為有效的總對總合作機制。
  資産管理業務未來可能成為更為成熟的信託公司的核心主業。通過過去幾年的市場培育,中國投資者對資産管理業務日益青睞。在個人投資者方面,麥肯錫2012年高凈值客戶調研顯示,超過60%的受訪對象&&願意在包含信託和私募股權的“創新類産品”上加大配置。隨着機構投資者和超高凈值個人投資者群體的日趨成熟,他們更需要完善的資産管理服務進行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配置。資産管理的主流化業務是大勢所趨,這為信託公司開展這類業務,將其打造成新的收入與利潤來源提供了絕佳的歷史契機。信託公司資産管理業務的優勢主要在於較高的産品開發和風控能力,可着力於設計對客戶有吸引力的金融産品,進行多樣化服務和創新。
  財富管理方向是信託公司的另一個戰略選擇。中國個人財富聚集的速度是驚人的,而且從2012年開始有加速增長的趨勢。根據麥肯錫的預測,個人可投資資産超過600萬元人民幣的高凈值人士,到2015年末將達到約200萬人,可投資産約60萬億元,而2010年這兩個數字僅有87萬人和21萬億元。屆時,中國將成為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和其他金融産品及服務相比,信託有其特殊性,更多地強調個性化的需求,這使得信託公司在向財富管理方向轉型有着天然的優勢。一般來説,參與信託理財的委託人資金規模相對較大,不同的人對資産收益、風險承受能力以及流動性的配置要求也不同,如果信託公司能夠利用自身優勢,深刻了解委託人對資産配置的需求特點,會有更長遠的發展空間。這也非常符合99號文提出的“探索家族財富管理,為客戶量身定制資産管理方案”的要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中融信託或接盤道富基金 全行業外資股東撤離潮 2014-06-23
“免責陷阱”阻斷信託投資維權路 2014-06-16
專家:以市場機制破解信託剛性兌付 2014-06-16
法律文書藏“貓膩” “免責陷阱”阻斷信託投資維權路 2014-06-16
滬深等地醞釀籌建全國性信託登記平台 2014-06-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