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關注]鼓勵創新豈能漠視版權
2014-06-17   作者:記者 張小潔/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手機應用軟體“今日頭條”深陷版權漩渦。據媒體報道,標榜“不做新聞生産者,只做新聞搬運工”的移動客戶端“今日頭條”,因涉嫌擅自發布《廣州日報》的作品,被擁有《廣州日報》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廣州市交互式信息網絡提起著作權之訴。近日北京海淀法院已公開審理此案。
  不少網民認為,新聞版權保護已成“一筆爛賬”,原創者利益得不到保護,網絡新聞的繁盛恐難持續。有網民建議,細化相關法律細則和管理條例,明確新技術條件下著作權權益保護的“底線”,規範新媒體發展。

  侵權之爭

  “‘今日頭條’樹大招風,恐怕要被整成‘典型案例’了。”網民“無用伯爵”寫道。網民所説的“樹大招風”,意指“今日頭條”近日獲得1億美元融資,融資估值5億美元。另據媒體報道,“今日頭條”2012年和2013年曾獲得兩輪融資約2000萬美元。
  然而,備受資本青睞的“今日頭條”卻屢遭侵權質疑。日前,《新京報》、《廣州日報》等多家媒體公開稱,“今日頭條”的行為侵犯了媒體的著作權。
  侵權之説在網絡上不乏擁躉者。網民“張立方靜候一萬點”&&:“我不否認‘今日頭條’通過個性化推送和優化閱讀為讀者創造了價值,問題在於,別人的蘋果上有泥巴,但你不能不打招呼就拿過來洗乾淨賣掉把錢裝進自己腰包,還聲稱不是蘋果而是洗滌在創造價值。”
  但也有網民持不同觀點。網民“趙佔領”認為,“今日頭條”使用的是鏈結技術,一種是普通鏈結,即點開後跳轉到被鏈結網頁,這種不構成版權侵權;另一種是深層鏈結,使用嵌入式加框技術,所瀏覽的網頁並不發生跳轉,司法實踐中多數認定構成版權侵權。

  竭澤之憂

  跳出上述個案,更多網民關切的是,新聞版權保護已成“一筆爛賬”,如果原創者利益得不到保護,網絡新聞的繁盛又能持續多久?
  網民“劉洪的圍脖”指出,從門戶網站到“今日頭條”,中國網絡新聞的繁盛,很大程度上犧牲的是傳統媒體的版權。“當下由於侵犯著作權的成本低但維權成本高,導致很多著作權人怠於維權,結果讓整體生態越發混亂。”網民“趙俊傑”説。
  一些網民認為,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興起時代愈演愈烈的種種忽視版權的創新之舉,無異於竭澤而漁。
  “傳統媒體跟新媒體的版權關係一直沒有真正理清,眼前的紛爭是好事情。版權清晰,才有合作空間。再不維權,就無權可維。”網民“評論員楊禹”説。

  規範秩序

  “技術發展一日千里,互聯網新的運營模式不斷出現,對版權保護也提出了更多挑戰。著作權法的立法宗旨是‘尊重智慧,鼓勵創作和傳播’,這在網絡時代也應該一以貫之。”網民“趙俊傑”説。
  網民“朱曉劍”指出,在處理著作權侵權的案件中,僅僅罰款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侵權方會考慮侵權成本在收益中所佔的比重。倘若成本小於收益,自然會照樣侵權下去。他建議,著作權的侵權處理方式應該更多元,通過更嚴格的法律加以管制,以喚起大眾對知識産權的尊重和重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數字閱讀:追求機遇更需尊重版權 2014-05-14
世界知識産權日 第一部微電影版權認證面世 2014-04-29
版權相關産業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産業 2014-04-22
國家版權局公布2013年度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 2014-04-21
2014中國互聯網版權保護行動計劃啟動 2014-03-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