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圖片 |
我國信貸資産證券化擴大試點獲重大進展。作為首只在交易所市場發行交易的信貸資産支持證券,平安銀行總額逾26億元的信貸資産支持證券將於近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結算。
6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分別發布了《關於平安銀行1號小額消費貸款資産支持證券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於為“平安銀行1號小額消費貸款資産支持證券”提供發行支持、登記、託管及結算服務相關事項的通知》;同期,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發起機構、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作為發行人和受託機構,國泰君安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主承銷商。
信貸資産證券化(CLO),就是銀行將自己的貸款資産打包,形成一個債券産品賣給投資者,通過此舉,銀行可以先行回籠資金,投資者則可以分享到銀行貸款的收益。我國的資産證券化進程實際上始於2005年,當時主要是國開行和建行信貸資産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2007年國務院批復擴大試點。然而僅僅過了一年,隨着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國內的資産證券化戛然而止。
據悉,此次平安銀行1號小額消費貸款資産支持證券總規模為26.31億元,由華能貴誠信託擔任發行人和受託機構,由國泰君安證券擔任主承銷商。産品分為A級01檔、A級02檔和B級三檔,發行額度分別為:12.1億元(佔45.99%)、13.41億元(佔50.97%)及7985.52萬元(佔3.04%)。A級01檔、A級02檔評級均為AAA級,B級證券未評級,採取簿記建檔的方式發行,即將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平安銀行1號小額消費貸款資産支持證券入池資産為平安銀行向境內居民發放的小額消費貸款,基礎資産池涉及93021戶借款人的96187筆小額消費貸款,均為正常類貸款,分佈於廣東、福建、江蘇、上海、山東等16個省,單筆貸款平均合同金額為4.13萬元,加權平均剩餘期限為2.12年,入池資産全部由中國平安財産保險提供信用保證保險。
在發行監管安排上,本期證券突破了原先的雙審批制度,由銀監會按現行監管規定對産品進行審批,然後直接到上交所上市交易,相關機構業務、風險和資本管理,産品設計和交易文件等事項按照銀監會相關監管規定執行並接受銀監會監管。資産支持證券的上市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事項按照上交所相關規則實施自律監管,並接受證監會監管。
在業內人士看在,一方面,信貸資産的證券化有助於真正分散銀行系統的風險。稍早之前,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緩解産能過剩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的呆壞賬風險確實會加大,銀監會下一步會做好盤活存量的相關工作,推動加快信貸資産證券化步伐和銀行業不良資産核銷力度。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認為,信貸資産證券化可以降低信用風險在銀行系統的高度集中,優化銀行資産負債結構,增強商業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並且能夠為銀行發展中間業務、進行金融創新和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提供新的産品。
平安證券資産管理部執行副總經理宋光輝在其所著《資産證券化與結構化金融》一書中指出,以中國銀行業100萬億元的總資産規模計算,目前銀行業資産回報率約為4.2%,資金成本約為1.7%,凈息差水平約為2.5%,銀行的經營效率相對較低。資金使用效率如能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産生收益高達1萬億元。
另一方面,信貸資産證券化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也被視作盤活存量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逐步推進信貸資産證券化常規化發展,盤活資金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優質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銀行資金周轉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