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認為,印度新政府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商品超級周期的催化劑。印度已經是一個商品生産大國,但滙豐認為,如果莫迪政府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鋼鐵及能源的需求將超過國內供應,提振全球商品價格。
滙豐銀行經濟學家Paul Bloxham和Frederic
Neumann在上周發布的報告中稱,“鋻於印度擁有龐大的人口,人均商品消費量的迅速增長可能對全球需求産生重大影響。”住房、公路和交通等領域可能出現商品需求的增加。製造業也會增加基礎金屬的需求。如果莫迪能在全國複製其在吉吉拉特邦取得的成功,這將需要很多商品密集型的工業設備。
世界鋼鐵行業的預測支持滙豐的理論。4月份發布的預測稱,因建築和製造業需求增加,印度鋼鐵需求2014年將增長3.0%。2013年的增速為1.80%。
經濟學家&&,“如果印度追隨中國類似的步伐,他在未來數年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商品凈進口國。”他們指出,中國在2003年開始進口大量商品,此時距改革開放實施已有25年,而印度在1991年實施重大改革。但是其他專家並不那麼確信,並警告這種增長障礙超過了印度的領導力。
Intelligent Investor分析師Gaurav
Sodhi&&,“如果政府願意做出艱難決定,啟動勞動力市場、土地和補貼改革,資金將流向基礎設施,但我懷疑改革能否像中國所展現的那樣宏大。”
CEF Holdings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Warren
Gilman有些悲觀,稱滙豐的預測“一廂情願”,他&&,“選舉的結果對經濟增長有潛在積極意義,但涉及到現實的政策時,這需要實際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