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以非標資産為代表的新增投資渠道中,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等較受險資青睞,配置比例不斷提升。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連續下發新規對其進行嚴格管控。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7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共註冊25項基礎設施和不動産債權投資計劃,合計註冊規模約為500億元。同期,行業累計註冊或備案的債權投資計劃200余項,規模超過6000億元,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和不動産行業。業內人士&&,目前保險資金投資渠道不斷放寬,投資收益率向好,由於管制、抑制帶來的行業性潛在風險已經初步化解,但個別領域的個別風險正在逐步放大和不斷累積,其中信託和債權計劃等風險呈上升趨勢。 目前,與債權計劃密切相連的區域性地方債務風險逐步增加。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在保險機構已備案和註冊的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中,涉及地方融資平台的有3259.59億元,佔總規模約51.61%。大部分採取了相應的擔保措施,風險應該基本可控。 但從局部地區和行業看,個中風險值得關注。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指出,這些風險主要集中在一些産業結構單一,過於集中在強周期行業(如煤炭等)的地區;一些融資能力不強,外源融資能力不足的不發達地區;一些負債率較高,債務較多,已經超過本身財政規模的地區;一些支柱産業産能過剩,環保壓力大的區域;還有一些通過多個融資平台集中舉借鉅額債務,借新還舊、平台相互擔保等情況比較普遍的地區。這些區域,在宏觀經濟形勢或金融信貸政策出現變化的情況下,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在保險資金投資信託計劃方面,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在調研中發現三大問題,首先,信託計劃基礎資産集中度較高,主要為房地産和基礎設施建設類,兩類佔比約為64%。相比之下,這兩類信託産品在整個信託行業的佔比分別是10.03%和25.25%。其次,保險機構對信託計劃投資的決策機制不健全。最後,部分保險機構存在重投資、輕管理現象。 隨着風險點不斷增多,監管步伐也在加快。針對地方債務風險,保監會近日下發了《債權投資計劃信用增級監管口徑》和《債權投資計劃投資縣級政府融資平台監管口徑》,要求對債權投資計劃投資的縣級政府融資平台地處經濟較為發達、財政實力較強、信用環境良好的城市;還款納入縣級以上(含縣級)財政預算管理,並落實預算資金來源;由符合條件的銀行提供擔保,進行風險兜底。 此外,保監會還下發了《關於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險資金投資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基礎資産限於融資類資産和風險可控的非上市權益類資産。不得投資單一信託,不得投資基礎資産屬於國家明令禁止行業或産業的信託計劃。可以預見的是,監管部門相關規定的&&將對險資的投資組合以及配置方式産生很大影響。隨着險資運用部分領域的風險隱患逐步加大,未來更具針對性的監管新規還將陸續推出,債權計劃等投資的風險管控將更加嚴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