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産佔據半壁江山
當全國的氣溫剛剛突破高點時,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沙雅縣早已是熱浪滾滾。農民阿不都拉 艾爾肯在自家棉田的田壟上繞了幾圈,看著雇來的工人們給棉株破洞出苗,心裏卻盤算着今年的收成有多少。
阿不都拉 艾爾肯所在的沙雅縣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棉花,依靠這种經濟作物,這裡成為新疆南部最富有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之一。
作為中國最具比較優勢的棉花産區,新疆棉花産量已連續20年位居全國第一。2013年棉花總産達351.8萬噸,佔據全國半壁江山,棉花收入佔新疆農民收入的35%左右,在南疆棉花主産縣甚至佔到50%-70%。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高産栽培模式的引進和逐步推廣,使面積廣大的新疆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棉花産區,不僅總産量其他産棉區難以望其項背,單産和品質等各方面也都名列全國第一。
由於運用了先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新疆棉花平均單産比全國平均數高出1倍,幾年來不斷涌現出大批畝産皮棉超過200公斤的高産典型。在這個亞洲最乾旱的內陸地區大面積推廣噴灌、滴灌等農業高效節水技術,使綠洲邊緣、河流兩岸昔日蘆葦叢生的荒涼之地,變成大片棉田。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棉花作為國際大宗農産品頻頻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在過去10年裏,中國棉價大起大落的情形就發生過三四次,國內棉花播種面積也隨之波動。而新疆棉花面積卻始終穩定在2000萬畝以上。
番茄製品出口貿易量居首
位於新疆天山北坡地帶的瑪納斯縣西涼戶村,近年來,幾乎家家戶戶種植番茄。這裡有熾熱的陽光和潔凈的空氣,是世界上最適宜種植番茄的區域之一。每到收穫季節,火紅的番茄就像一道道絲帶,飄舞在新疆大地上。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新疆番茄醬産品逐漸打開國際市場。通過土地集中連片、劃區種植,改變經營模式,與棉花同等對待,加大政策扶持,加強原料管理,番茄種植走上市場化經營道路。
進入本世紀以來,番茄種植和番茄醬的生産加工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經過20多年的培育,新疆番茄加工産業已初顯雛形,並成為全國番茄加工業的重要力量,番茄醬成為新疆重要的出口創匯産品。新疆番茄産業經歷了從粗加工到精細化深加工,再上升到一個高附加值的過程,番茄業成為地域經濟和眾目睽睽關注的紅色龍頭産業。
其中,番茄製品的出口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如今新疆番茄醬出口量已佔全國總量的90%,佔國際貿易量的1/4,新疆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番茄製品出口加工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農産品加工企業使新疆50%以上的種植面積實現了訂單生産,輻射帶動了65%的農戶。
自2011年起,屯河集團、中基公司和天業集團已成為全國番茄製品行業的三大龍頭企業。目前,新疆已建成番茄加工生産線300余條,年生産能力超過200萬噸,繼美國和意大利之後居世界第三位,是亞洲最大的番茄生産和加工基地。
油氣産量位居全國前列
渺無人煙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到車水馬龍的上海,一條“能源新絲路”正在將清潔、高效的天然氣輸送至千家萬戶。
塔裏木是西氣東輸一線的源頭也是主氣源地之一,目前擔負着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和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地區等15個省區市、120個大中型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業及4億沿線居民供氣的任務。截至2月17日,塔裏木油田累計向西氣東輸管道系統輸送天然氣1251.78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了2.1億噸標準煤,減少排放有害物質1.5億噸。
最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結果表明,新疆蘊藏着209億石油資源和10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約佔全國陸上油氣資源總量的25%和28%。在東部傳統能源基地産量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新疆正在成為我國重要的油氣戰略接替區和“能源走廊”。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新疆油田公司累計生産原油突破3億多噸。原油産量連續12年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
克拉瑪依油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大油田,經過50多年的勘探,已形成烏爾禾稀油、風城稠油、陸東天然氣3個億噸級油氣區。目前建成了2000萬噸級煉油加工基地,原油産量連續10年超過千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
為了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2012年中石油提出建設“新疆大慶”戰略目標,規劃2015年在疆三大油田油氣當量達到5000萬噸。屆時,新疆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油氣生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