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食藥監局5月28日發布的工作動態中了解到,內蒙古原有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産企業,持有7張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産許可證,此次重新審核,2家企業獲得通過,4家企業延期審查,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嬰幼兒乳粉集團生産許可證被登出。
記者第一時間對此次通過審查的82家企業名單和2013年8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的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進行比較,發現此次領證的有7張新面孔,而這也意味着原有的128家企業中有53家因為各種原因而“落榜”。
“落榜生”中不乏知名企業,其中包括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杜爾伯特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分公司等4家伊利旗下工廠。
對此,伊利集團方面向記者回應稱:“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集團公司不直接組織生産,因此今後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再涉及嬰幼兒奶粉生産許可證問題。”
不過,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食藥監局5月28日發布的工作動態中了解到,內蒙古原有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産企業,持有7張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産許可證,此次重新審核,2家企業獲得通過,4家企業延期審查,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嬰幼兒乳粉集團生産許可證被登出。
伊利方面還向記者稱:“伊利立足於全國市場,已經對生産布局進行了調整,杜爾伯特伊利乳粉有限責任公司武漢分公司不再生産嬰幼兒配方奶粉,所以無需申請相應的生産許可證。”
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是伊利集團奶粉事業部的分子公司,也是華中地區最大的一個奶粉加工基地,2005年1月24日正式成立,2006年2月28日起落成投産,其佔地面積達100余畝,僅生産主車間就有近14000平方米,擁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力量,奶粉生産線由德國、丹麥等乳品大國引進的先進設備裝備而成。
對於為何對昔日的這塊重地進行布局調整,伊利方面2日並沒有向記者作出更多解釋。
“石河子伊利乳業公司和黑龍江伊利乳業公司只生産基粉,按照2013版新細則規定,頒發的是乳製品生産許可證。”伊利方面如是解釋稱。
記者查閱《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産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了解到,新版細則規定,“僅生産嬰幼兒配方乳粉基粉,不生産嬰幼兒配方乳粉最終産品的,不予生産許可。”
當新版細則落地的時候,有券商分析師稱:“中小奶粉企業有可能無法通過審查而被淘汰或者被兼併收購,而目前國內大型奶粉生産企業已經基本滿足審查細則中規定的條件並且有資金實力進行升級改造。”
尼爾森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伊利以6.8%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第六位,相比2013年2月5.7%的市佔率提升了1.1個百分點。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惠氏(13.4%)、美讚臣(11.2%)、貝因美(8%)、合生元(7.3%)和雅培(7%)。
作為國內乳業領軍企業,伊利早在2006年就啟動了令市場驚嘆的“織網計劃”,邁出了打造全産業鏈的步伐。除了在全國加強自建和合作牧場奶源布局外,伊利還在去年4月落子新西蘭,投資十多億元在新西蘭新建年産4.7萬噸嬰幼兒配方奶粉項目,當時預計2014年6月投産。
而當伊利布局新西蘭的時候,因為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的影響,惠氏和多美滋等洋奶粉品牌紛紛將目光瞄向歐洲。日前,惠氏對外宣部其旗下超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啟賦獲得“愛爾蘭品質典範”稱號,惠氏營養品大中華區總裁瞿峰&&:“整個生産過程都在愛爾蘭完成。”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新西蘭産地受到國內消費者質疑後,歐洲奶源正將成為外資品牌主打的下一個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