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效仿小米模式 國産手機再陷同質化危機
2014-06-03   作者:記者 葉健/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小米模式的成功吸引了眾多國産手機的效仿。5月以來,包括愛奇藝、華為P7、錘子等多款國産手機接連走入公眾視野。但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一款中意的手機卻變得困難。因為國産手機看起來都太相似了——類似的配置、類似的賣點、類似的價格。無論是營銷手段,還是設計思路,許多國産手機都帶有濃重的小米風格,但這樣的玩法卻讓國産手機再次陷入2G時代曾遭遇過的同質化危機。

  小米模式成國産手機“範本”

  毫無疑問,小米已經成為中國手機行業的眾矢之的。
  小米的成功在於以極低的營銷成本獲得了較高的營銷效果,而這和所謂的小米模式密不可分,即小米打出的“互聯網思維”之下的互聯網玩法,其次是小米的飢餓營銷為小米製造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
  正是小米的成功,讓“小米模式”開始成為國內眾多手機廠商學習和超越的目標。例如,聯想在2012年開始運用互聯網思維努力打造自己的粉絲團隊,其近期發布的黃金鬥士S8,就是根據樂粉的意見進行了大量修訂後再上市的;華為則將“榮耀”獨立出來,以電商運作的方式與小米進行搏殺,而從之後推出的榮耀3C、榮耀3X以及最近發布的P7,都被業界解讀為華為在採用跟隨小米的戰略;自去年開始互聯網營銷的中興,也在內部推出了類似淘寶開店方式的“微品會”&&,而具有社交屬性的“微品會”無疑為中興的互聯網營銷開拓了新思路。
  不僅如此,一些手機新興實力也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近日,手機製造商百分之百公司聯合愛奇藝共同推出了100+愛奇藝視頻手機,引人注目的是,除了主打極致的用戶體驗,100+愛奇藝手機提出了創新的營銷商業模式“加友合夥人計劃”,聲稱要將硬體利潤全部回饋給用戶。而羅永浩5月20日發布的錘子手機,雖然一經推出便被業界褒貶不一,但其各種做派卻是學足了小米的架勢。

  國産手機靠什麼吸引用戶

  國産手機之所以紛紛模仿小米,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創新的缺乏。2014年以來,記者關注了十餘款新發布的手機發現,國産手機已有淪為組裝廠商的嫌疑。
  消費者或許能發現,現在無論什麼新手機面世,都是先報出一長串配置清單。什麼高通驍龍芯片、聯發科真八核、康寧大猩猩玻璃、1300萬像素相機等等。一個完整的手機,卻以某個部件的品牌來取悅於人。以至於消費者接觸多了之後,對於各個部件的品牌都耳熟能詳,但卻不知道這款手機的特點是什麼。
  對於用戶體驗來説,配置的重要性被大大高估。實際上,高配置不必然帶來高體驗。很多用戶都會發現,有時iphone的800萬像素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比有些1300萬像素手機效果還要好。不少用戶玩八核手機發現,有時候還是很卡。
  即使連芯片廠商高通的高管也公開&&,“處理器僅佔手機性能的15%。根據處理器性能購買手機,就像根據輪胎類型購買汽車一樣。”這種以配件作為賣點的營銷手法,實際上掩蓋的是産品創新乏力。
  儘管有些手機品牌雖然銷售很成功,但卻不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三星手機,雖然是全球銷量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記者採訪多位三星手機用戶發現,除了少數幾款旗艦手機外,不少三星機型的性價比並不高,用戶體驗也難説很好。在業內人士看來,三星手機的成功更多得益於每年超100億美元的營銷費用。同樣,聯想手機雖然銷量不錯,但是百度百家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0%的調查對象認為聯想缺乏品牌影響力。
  其實,三星和聯想的困境也是行業的困境,巨頭尚且如此,國産手機的境遇可想而知。

  差異化是突圍方向

  盤點眾多國産手機,核心配置和代工廠商基本類似,市場營銷借鑒小米,但這樣的玩法卻讓國産手機再次陷入2G時代曾遭遇過的同質化危機。
  不可否認,當智能手機産業基礎核心部件及系統等創新仍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時,極具中國特色的小米模式為中國智能手機産業的發展提供另類的發展道路。然而事異時移,隨着産業及市場的變化,小米模式本身的發展也正在遭遇天花板。造成這種天花板的原因不僅來自於對手的追隨和模仿,更重要的是小米模式本身是否還能繼續適應産業、市場和用戶需求的變化。
  現在手機已經成為快速易耗品。單機銷量已經不能準確衡量手機廠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用戶的重復購買率。記者了解到,蘋果用戶的二次購買率高達80%,而國産手機用戶的二次購買率則低於50%。這充分表明,如果不用心經營,用戶來得快走得也會很快。
  所以,對國産手機來説,想要培養忠實的而用戶,必須找到賣點。記者調查發現,在手機技術專利短期難以追趕的情況下,提升手機設計和完善使用細節等差異化方向或許是國産手機的突破點。
  有消費者説,“我們不能苛求國産手機都向iphone看齊,但是至少可以在某些功能上取得突破”。這方面,有些國産手機已經做出了嘗試。例如,中興努比亞就推出了“可以拍星星的手機”X6,而VIVO也推出的主打拍照的Xshot。只不過,接近3000元的售價,可能會讓這兩款手機在競爭中乏力。如何平衡好性能和價格,還是考驗國産手機的一道獨木橋。 
  “智能手機沒有滿足的需求還有很多,所以,未來手機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青橙手機CEO王迅告訴記者。
  業界人士&&,2G時代的教訓告訴我們,同質化、盲目化競爭是國內手機廠商實現電商轉型不能觸碰的“紅線”。憑藉低成本、低價格優勢,或許能在短時間內聚攏人氣,但産品質量、性能方面存在的巨大落差,終究會使産品遭市場遺棄。因而,國內手機廠商要想有所作為,尚需練好“內功”,走差異經營路線。而陷入“小米模式”畫下的框條之中只會自我束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高通遭調查後又被舉報 國産手機翻身關鍵在技術創新 2014-02-11
國産手機最強音vivo發布Xplay3S 2013-12-24
國産手機迎來新曙光 2013-09-17
國産手機:自主創新才是王道 2012-11-27
賠本賺吆喝 國産手機産業需全方位創新 2012-11-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