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小冰”機器人開發幕後:陸奇親自拍板
2014-06-01   作者:  來源:新浪科技
分享到:
【字號

    5月31日凌晨消息,微軟Bing搜索中國團隊在周四下午發布一款智能聊天機器人,並取名微軟“小冰”。除了智能對話之外,微軟“小冰”還兼具群提醒、百科、天氣、星座、笑話、交通指南、餐飲點評等實用技能。

  內部人士透露,這款産品的推出獲得了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的肯定,也是微軟Bing搜索對中國區放權本地化之後的首個産品。

  出世幕後

  “小冰”本質上就是一個可以聊天的機器人,從産品功能上看,並不算新穎。但讓整個Bing搜索中國團隊興奮的是,這個産品的研發打破了微軟很多既有的規則。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品牌及産品市場負責人李笛介紹,“小冰”的誕生源於2013年底他與團隊關於“Bing網典”前端表現形式的一次頭腦風暴,經過激烈討論,最終確定以聊天機器人的形式作為産品的最終形態。

  網典是Bing推出的一個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集合搜索産品,將無數信息進行結構化整理之後,可以給聊天機器人的想法提供了基本支撐,讓“微軟小冰”的回答數量達到了1500萬句,並可以不斷增長。

  在確定了聊天機器人的方向後,一個十多人組成代號“社交助手”的新項目組在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誕生,大家開始抓緊研發。

  2014年1月,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見到了最早期的“小冰”産品,對於項目的方向給予了肯定,認定了“小冰”在中國區將和微軟在全球推出的語音助手Cortana一樣作為Bing內容的前端展現方式。

  4月份,陸奇在看到“小冰”整個實際的運作過程之後,正式拍板立項,産品進入封閉開發狀態。5月29日,“小冰”正式發布,整個項目時間不到半年。

  本地化樣本

  用半年的時間做出一個産品,在微軟內部看來,確實有點不可思議。按照微軟過去的習慣,一個産品從設計到最終發布可能需要30-36個月的時間,而“小冰”的開發只用了6個月。同時,對於這款産品,陸奇不但親自對團隊給予指導,還大膽讓Bing中國團隊進行嘗試,不斷試錯。

  這一切的背後正是因為微軟正對Bing中國的策略進行大幅調整。以往,Bing的産品研發都會以美國為先,然後推廣到全球其他市場。但調整後的策略是,必應未來會強調“中國為先”。

  陸奇此前在公司內部&&,微軟和必應是抱着一種學習的態度進軍中國移動互聯市場的,中國將作為必應在移動互聯領域的新特區。在中國,必應也將加大本地創新與市場開發力度,給用戶帶來更接地氣的産品。無疑,“小冰”就是這樣一款本地化的産品。

  實際上,除了中國團隊推出的“小冰”外,微軟還在全球推出了語音助手Cortana。這兩款産品,在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合性。但是,為何微軟會支持中國團隊推出“小冰”?

  “小冰”項目首席開發總監景鯤&&,WP系統的語音助手Cortana和“小冰”都是根植於Bing搜索的大數據基礎之上,Cortana在WP系統上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而“小冰”則是以低姿態進去其他公司的生態系統提供服務。他説:如果從扎根中國本地市場的角度來看,“小冰”在中國的重要度甚至高於此前的微軟語音助手Cortana。

  據悉,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小冰”在聊天中大部分情況都不會發出跳轉鏈結,這也意味着“小冰”難以進行搜索倒流。“小冰”團隊成員&&,對微軟來講,“小冰”是一個很大的用戶群的接觸和數據的來源,更大的價值是優化必應的數據結構和接觸用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