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發布後,有關部門對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進行了集中規範清理。中組部負責人近日稱,已清理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40700多人次。清理工作中,對省部級幹部在企業兼職更加從嚴把握,共清理229人次。
對此,不少網民&&,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的行為助長了腐敗,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網民建議,除對黨政幹部到企業兼職制定嚴格監管制度外,更應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嚴格規範公權力的使用。
官員兼職存後患
“一段時間以來,黨政領導幹部到企業兼職的行為得不到有效規範,企業成為一些黨政領導幹部的‘第二戰場’。出,是某某領導;入,是某某獨立董事、獨立監事或外部董事,儼然一個‘變形金剛’。”網民“剪盡寒枝”調侃稱。
網民“剪盡寒枝”還&&,黨政領導幹部到企業兼職,實質上是把自己權力的觸角伸向企業的暗地角落,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推波助瀾”和“中飽私囊”,讓自己握緊“既能當官又能發財”的“雙贏”,這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的良好秩序,極大增加了領導幹部腐敗的風險,必須堅決予以抵制!
此外,也有網民稱,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這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做法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不利於政企分開原則的貫徹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不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
官商一體利字當頭
網民認為,領導幹部熱衷於去企業兼職,原因是其中利益誘惑太大。
網民“呂良彪律師”&&,一定級別的幹部有很多社會的公共資源,去擔任公司獨董,存在利用影響力為公司謀取不應有利益的可能性。
網民“王智導演策劃人”也表達了相近的觀點:“退休高官受上市公司歡迎的原因不是他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幹部在任期間有很廣泛的人脈資源,其影響力來自公權力。很多領導幹部在企業任職,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與政府部門溝通,甚至為公司辦到了其他公司很難辦到的事。”
網民“我困惑了”認為,退休幹部任公司獨董不許領報酬的規定看似挺好,但實則很難監控。試想一下,若報酬以各種隱蔽的年卡或會費及實物禮品的形式出現,如何辨別?而網民“老徐時評”則&&,退休高級幹部擔任上市公司的獨董,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利益輸送,也是一種腐敗。
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
網民建議,切斷官員和企業之間不正當的利益鏈,要抓住防止公權私用、以權謀私的“牛鼻子”。嚴格監督公權力的使用,轉變政府職能,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
網民“西風凋敝”稱,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應對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繼續堅持從嚴把關、從嚴審批;將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情況列入幹部監督管理和巡視工作的內容。一旦發現違規,將嚴肅追究責任。
網民“陜西地方邪”認為,規範清理幹部到企業兼職的行為,其核心是規範用權,將黨政領導幹部的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裏,讓黨政領導幹部深刻認識到利用權力“官商兩道通吃”是條死路,官員手中的權力不能成為牟取個人私利的工具。
也有網民稱,規範黨政幹部到企業兼職的問題實質是一個政府和市場邊界能否厘清的大問題,而要讓官員的有形之手閒下來,必須嚴格監督公權力的使用,轉變政府職能,從與民爭利的發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務型政府轉變,從行政干預過多的全能政府向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的有限政府轉變,建立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基本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