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業産品調整的結構從去年開始已經風起雲涌。其中茅&直接對旗下迎賓酒、王子酒、漢醬酒和仁酒四個子品牌的終端價格直接砍掉一半,五糧液也順應市場降低了出廠價,記者注意到,除了直接調低價格外,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新品已成為酒企搶佔市場的另一種手法。
白酒大佬五糧液宣布降價,倒逼二線酒企更要在“性價比”上狠下功夫,記者了解到,一些地域性白酒品牌現在更重視價格理性回歸,以茅&鎮第二大酒企國&為例,其最近就採取類似換包裝降價、裝更好酒體的對策來搶佔消費市場,杜康總經理吳書青也在近日舉辦的經銷商大會上大談“性價比”,一場在二線酒企中的“性價比”大戰硝煙漸濃。
對於這種現象,九度營銷顧問機構總經理馬斐對記者&&,從前酒企更注重包裝、瓶子、文化營銷,現在隨着經濟環境的變化,轉而重視酒質,在當下,這個趨勢會更為明顯,“提高酒質這件事很多年前就應該做了”。
穩陣腳
“不自亂陣腳,産品價格向下走,酒水質量向上走,産品質量優勢下得有價格優勢。”日前在杜康經銷商大會上,
吳書青談及價格與質量的關係時説道,“現在是行業動蕩、品質創新機遇期,誰能守住底線並創新發展,誰就是這一輪調整最大的受益者。”
其實,吳青書談及的質量與價格問題早就引起二線酒企的關注,以國&為例,其最近就採用新瓶裝老酒的方式撬動大眾消費市場,該品牌去年一連推出了金國&、銀國&和紅國&三款新品,打的廣告語便是“還是那瓶好酒,更多人的享受”。
國&酒業銷售總經理張春新2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推出新産品是為了適應行業變化,現在整體價格下移。“我們老酒有萬噸庫存,因此我們拉開産品線,做更有性價比的産品。”據了解,這幾款産品的價格在一百到兩百多元之間。張春新同時向記者強調:“提升性價比不是無原則地降價,所有價格都要以質量為前提。”
四川豐谷酒業則投入逾千萬經費研究“低醉酒度”白酒,即找出白酒中容易導致酒後頭痛、口感、上頭等不適感的“醉酒因子”,在生産流程中加以控制,形成“低醉酒度生産工藝流程”。
對於二線酒企來説,一線名酒的降價已無可避免地對它們産生擠壓。白酒專家晉育峰此前就五糧液降低出廠價一事接受記者採訪時就&&:“五糧液的放量擠壓了二線品牌的高端産品,如郎酒紅花郎15年、劍南春等的市場。”所以,二線酒企,特別是地域性較強的二線酒企苦練內功已是必然選擇。
産品結構調整
隨着年報發布的悉數收官,白酒企業2013年的業績依然一片慘澹。2013年,14家白酒企業營業總收入1015億元,出現負增長。在凈利潤上,除貴州茅&、青青稞酒、伊力特同比增長外,其餘11家企業均出現下滑。今年一季度,茅&營收和凈利潤分別能實現5.8%和2.95%的微增之外,其他大部分白酒品牌的業績不約而同地出現下滑。其中水井坊跌幅高達174.95%。
白酒企業産品調整的結構從去年開始已經風起雲涌。其中茅&直接對旗下迎賓酒、王子酒、漢醬酒和仁酒四個子品牌的終端價格直接砍掉一半,五糧液也順應市場降低了出廠價,記者注意到,除了直接調低價格外,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新品已成為酒企搶佔市場的另一種手法。
“提高酒質是很多年前就應該這麼做了,”馬斐對記者&&,“白酒的價格和價值要相當的,但從前酒廠更注重包裝、文化挖掘,現在隨着經濟環境變化,大眾消費者更注重酒質。”據他介紹,從前以出廠價來算,有40%~50%的成本是用在過度包裝、酒瓶和營銷上,“未來行業要回歸簡易時尚的包裝,將這個比例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