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企業投資自主權“還權到位”
新《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頒佈
2014-05-27   作者:記者 張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資料圖片
  26日,國家發改委頒佈新修訂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簡稱《辦法》)。《辦法》簡化了項目申請報告的報送內容和項目核準機關的審查內容,審查項目的“外部性”條件,了解項目的“內部性”條件,並明確規定項目核準機關不得干預企業的投資自主權,不得擅自增加或減少核準審查條件,不得拖延辦理時限。
  發改委&&,實行核準制,是在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基礎上,由項目核準機關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對企業投資項目的“外部性”條件進行審查和把關,主要包括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而項目的“內部性”條件,包括市場前景、經濟效益、資金來源和産品技術方案等,均應當由企業自主決策。為此,《辦法》簡化了項目申請報告的報送內容和項目核準機關的審查內容,審查項目的“外部性”條件,了解項目的“內部性”條件,將企業投資自主權“還權到位”。
  為更加醒目地體現對政府核準行為的約束,發改委稱,《辦法》的標題由原來“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辦法”,修改為“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突出強調項目核準機關僅對項目的“外部性條件”進行審查,進一步細化了審查的具體內容,並明確規定項目核準機關不得干預企業的投資自主權,不得擅自增加或減少核準審查條件,不得拖延辦理時限。
  另外,《辦法》着重強化了對投資活動的縱橫聯動協同監管,要求項目核準機關作出核準決定時應當抄送同級行業管理、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節能審查等相關部門和下級項目核準、初審機關;對於未按規定取得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評審批、節能審查意見的項目,各級項目核準機關不得予以核準;對於未按規定履行核準手續或者未取得項目核準文件的項目,城鄉規劃(建設)、國土資源、安全生産監管等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金融機構不得發放貸款;要求項目核準機關和有關部門對項目單位在申請核準、建設實施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納入不良信用記錄。
  審批權下放、審批門檻降低後會否引發地方政府重新上馬高污染、産能過剩産業項目?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一方面,政府讓利,減少干預行為,減少投資審批,這是做“減法”;另一方面,政府對污染企業、産能過剩行業的監管在不斷加強,這是做“加法”。“市場經濟該放的要放,不能説怕出現問題就不放了,降低門檻,給投資者機會,這個權力不是下放給地方政府,實質上是下放給企業,讓企業有更多的自主權,中央加大監管,這樣才能形成有質量的市場體系。”他説。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國務院: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 2014-04-24
落實投資自主權需要簡政放權破除壟斷 2014-04-23
用制度籠子鎖定審批權精簡的成果 2014-02-17
黃淑和:各級國資委不干預企業法人財産權和經營自主權 2013-12-19
審批權限再放寬 中央層面投資核準項目將減少六成 2013-12-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