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眼睛看中國]英媒:中國治污任重道遠
2014-05-16   作者:辛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日前刊登題為《艱難的中國減排之路》的報道説,儘管中國在改變能源結構方面已經取得顯著進步,但面對全球迫切的減排需求,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平衡經濟增長和污染治理之間的矛盾成為未來最大挑戰。
  報道説,中國氣候變化問題首席談判代表解振華接受《金融時報》採訪當天,其辦公室戶外空氣質量為“不健康”,至少智能手機上的空氣質量應用是這麼説的。大量霧霾來自汽車尾氣,燃煤電廠也是來源之一。這些電廠推動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也將這個國家變成世界頭號二氧化碳排放國。
  中國對煤炭的巨大需求意味着,它在2012年排放了近100億噸二氧化碳。超過美國和歐盟總和,佔全球總排放的近l/3。儘管擁有13億人口,但中國人均排放量仍高於法國、意大剩和西班牙,幾乎等於歐盟平均水平。
  報道認為,氣候談判未能阻止排放量在過去10年創下有記錄以來最快的增速,中國一直在抵制外界要求其控制碳排放污染的壓力。解振華&&,窗外天天可見的污染,正在迫使中國做出改變。
  隨着經濟日漸成熟和降低對重工業的依賴,中國希望在用更清潔能源代替燃煤發電的“巨大努力”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問題在於,中國願不願意(或者能不能夠)及時做出改變?
  報道説,中國正在邁出一驚人大步,從燃煤發電轉向更清潔的發電方式。去年中國新增940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中,近60%使用可再生能源,其中包括超過1100萬千瓦的太陽能,足以為中國的一座小型城市供電,高於其他任何國家一年的新增裝機容量。目前,太陽能、風電和水電佔中國發電裝機總量的近1/3,而美國的這一比例不到15%。中國還在進行排放交易系統的試點,有望到2020年建立全國性的碳市場。
  但中國對煤炭的依賴還遠未結束。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仍佔發電能力的近70%。儘管中國計劃大幅增加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但諮詢機構IHS&&,預計2020年前中國還將新增2480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裝機容量,相當於每月新建約三座燃煤電廠。
  燃煤讓中國城市烏煙瘴氣。但在中國試圖擺脫對煤炭的依賴之際,其他一些因素凸顯中國面對的巨大挑戰。水電大壩目前是中國遙遙領先的最主要可再生能源,但不可能無止境地建設下去。核電成本高昂。中國頁巖氣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煤炭不僅廉價,在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經濟中,煤炭也根深蒂固。
  報道説,雖然30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令人矚目,但仍有近一億人生活在每年2300元人民幣的國家貧困線以下。中國應當在實現與西方可比的生活水平之前像西方那麼快地減排這種觀點仍極不受歡迎。中國&&,到2020年,其碳排放與GDP的比例將至少比2005年水平降低40%。比起歐盟、美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提出的排放量絕對值削減,中國的目標相去甚遠。
  但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最新報告的作者之一、荷蘭環境評估局的德特勒夫范維倫&&,中國的立場可以理解。他&&,中國經濟增長遠遠快於歐洲國家,“所以對我們來説,削減排放量絕對值要容易得多”。
  那麼,中國的排放量何時將見頂?荷蘭環境評估局近期參與的一項大範圍研究似乎顯示,若沒有更嚴厲的政策,排放增長將至少延續至2050年。若要阻止全球氣溫升高到比工業化之前時期高出2攝氏度的水平,成本效益最好的辦法是讓中國排放量在2020年後不久見頂。
  北京一些具有影響力並為國家發改委等政府部門提供建議的智庫和研究機構一直在評估排放量可能在何時見頂。但研究這一課題的分析人士&&,各方對於現實的見頂日期還存在不少分歧。
  清華大學何建坤是氣候變化問題上最為資深的顧問之一,最近他花費數月時間權衡大量未知變量,計算中國排放量可能見頂的日期。這些變量包括:中國增長中的經濟在未來幾十年將以多大的幅度放緩;未來的能源結構將是什麼樣的;工業和交通的效率將提高多少。他估計,峰值將在2020年前後出現,依據是中國經濟年增速將逐漸降至5%左右,中國更多能源産出將來自低碳來源,以及中國能夠在未來16年將單位GDP産生的污染物每年降低3.5%。
  何建坤估算的任何一個數字都可能引發意見分歧。中國能否承受經濟放緩至5%以下?但概率加權顯示,中國經濟增速將從目前的7.4%逐漸減速。
  目前存在的一個風險是:如果增長放緩過於劇烈,中國政府將試圖為經濟注入又一輪寬鬆信貸。更大的一個問題是,估算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在“好摘的果子”摘完之後,中國還能繼續年復一年地取得等量的能效和減排改善。
  報道説,儘管洛杉磯和倫敦各花了數十年才恢復了天空的清潔,但解振華認為,雖然北京的污染在某些方面更為嚴重,但該市霧霾可以在短短五年時間內解決。“倫敦霧霾主要由燃煤和二氧化硫排放引起,洛杉磯的霧霾主要由汽車尾氣排放引起”。解振華稱,中國正同時遭遇上述兩種問題,但如果汲取國外教訓,應當能更快地解決霧霾問題。
  “我們公布了10項措施來解決空氣污染,”解振華&&.“如果認真落實這些措施,五到l0年就能還北京一片晴空”。
  報道最後説,治霾結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但中國確實&&了不少計劃來應對令人不安的環境問題,中國似乎表現得越來越公開透明。今年3月有官員透露,在中國最大的74座城市中,只有三座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最近,中國終於通過了各方期待已久的修訂版《環境保護法》,堵住了污染成本低於安裝清潔技術成本的漏洞,為加強公眾監督敞開大門。但在中國大城市呼吸空氣的每一個人都會證明,勝利還遙遠得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嚴刑峻法鐵腕治污 監管體制仍待理順 2014-04-25
中國重典治污 環保法修訂案獲通過,將按日計罰加大違法成本 2014-04-25
環境保護稅立法將提速 倒逼企業治污減排自覺性 2014-03-17
環保治污重心須向農村轉移 2014-03-10
美麗中國:治污更要防污 2013-03-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