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同行直言中國汽車業軟肋與機遇
2014-05-15   作者:記者 吳華國/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汽車産銷規模已連續5年雄居全球之首,但至今仍不是“1958年協定”成員國,尚無行業規則制訂話語權。自主汽車産業品牌弱小,仍處在艱難爬坡階段,但全球城市化和老齡化“兩瓢冷水”已經傾瀉而下。冷暖交會之際,大而弱、多而散的中國汽車業究竟該如何把握行業未來?不久前召開的“2014中國汽車論壇”上,國際同行紛紛為國內汽車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儘早結束“1958年協定”非成員國歷史

  世界汽車組織主席Patrick Blain&&,中國汽車産量佔全球汽車市場份額已超過四分之一,成為全球汽車領域名副其實的主要參與者。但中國應如何與全球汽車市場進行互動?仍是一個有待回答的新問題。
  Patrick Blain稱,中國已擁有設計、製造優質先進産品的雄心,相信中國製造商會在全球市場變得更加活躍。但他也提出,中國車輛製造商還沒能積極參與到所有國外市場的競爭中。他呼籲中國能更多參與到世界汽車技術法規的統一協調當中來。
  他&&,汽車技術法規的協調一直是各國政府的一個重要目標。“1958年協定”創造了一種讓各國能接受的通用技術法規,並且已在各國政府之間相互承認。“現在是時候讓中國加入‘1958年協定’了。”他深信這不僅符合中國作為世界汽車出口商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的龍頭地位和責任。

  提前關注全球汽車業的“兩瓢冷水”

  世界經濟論壇美國分部較資深總監John B.Moavenzadeh&&,目前人們的出行方式有太多浪費。“美國人的汽車平均96%的時間都是停在辦公室或家裏、購物中心的停車場,這是一種極大浪費。汽車只有3%的時間在使用,平均每輛車重量超過了它所搭載這些乘客重量的9倍,用這麼貴的能源驅動車而不是坐車的人,怎麼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呢?”
  John B.Moavenzadeh認為,全球汽車行業正處於變革邊緣,今後十年所發生的變化將比過去一百年要深刻得多。未來兩大因素將改變汽車業,即城市化和老齡化。
  2050年聯合國估計大概有三分之二人口居住在城市。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逐步走向老齡化,目前在全球12%人口已經超過60歲,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21%。
  老齡化將使汽車機動性發生變革。2011年密西西根大學做了調查,年輕人擁有駕照比與1983年相比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擁有駕照的老年人佔比越來越大,超過70歲的人越來越多。日本和德國也已出現這種趨勢。
  大部分城市交通擁堵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擁堵正在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大家可以共乘車,類似於租車。2012年美國和加拿大已經有100多萬人參加了一個共同乘車組織,歐洲共同乘車組織是70萬人,租車者可以在一個城市任何地方取車,到了目的地再交車。
  “從現在開始,我們的CEO和工業領袖都要討論機動車的轉型,不僅製造機動車,還要提供機動車服務。”John B.Moavenzadeh説。

  用心感觸韓國經驗與印度差距

  針對如何樹立和培養汽車品牌,韓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Tae-Nyne Kim介紹了韓國汽車行業的經驗。
  他談到,尤其是與美國、日本、德國相比,韓國汽車業發展歷史並不悠久,還不到50年,但韓國汽車年産量已經有900萬輛。在發展中韓國也曾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最初韓國政府制訂了政策,主要是發展自己國産的零部件製造,並做好行業協調,才有韓國汽車目前的水平。
  此外,從企業層面看,還要有自律發展意識。這方面私營企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他們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投資決策迅速,在汽車行業快速投資才可以提高效率,獲取資源。
  他還指出,韓國和中國汽車業都是在短期內高速發展過來的,但兩國政府發展戰略並不一樣。韓國政府一開始就是一種獨立發展模式,先把國內市場做好,再開拓國際市場。而對於中國本地汽車生産廠商來説,産業規模最關鍵,中國現在有200多家汽車生産商,但是其中很多廠商年産量不到10000&車,無法實現規模效益。他建議,中國政府必須要做出決策來重組汽車行業,這點很重要。
  世界汽車組織主席Patrick Blain也&&,韓國對汽車質量問題和企業形象非常重視。他舉例説20年韓國現代品牌在美國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幾乎毀掉韓國整個汽車産業。為此,他們花了10年時間採取措施應對。他指出,中國企業要走出國門,一定要注意品質。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幾乎就是一場災難。
  印度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Sugato也坦陳了中印汽車業的差距。他&&,印度汽車業在過去15年到20年間做了大量工作,發展不是太好。乘用車方面,中國目前千人擁有92輛車,印度是千人18輛車,中印之間差距比較大。印度正在制訂2025年汽車産業發展願景,期待2020年汽車産量達1000萬輛。

  全力迎接亞太地區新能源車機遇

  清潔運輸國際委員會乘用車項目負責人Anup P.Bandivadekar&&,亞太經合組織國家佔全球人口40%,這個比例在過去10年一直比較穩定。這些亞太經濟體國家的GDP佔世界比例正不斷上升。總的機動車銷售包括小汽車和卡車,在亞太地區經濟體當中佔全球汽車銷售量比例還在不斷上升。2005年不到60%,2012年達到66%,2013年超過了66%,世界車輛三分之二賣給了亞太經濟體國家。龐大的市場和稠密的人口給亞太地區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壓力和機遇。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Yoshihiro Yano&&,日本現在正大量投資開發下一代新能源汽車,如插入混合動力式汽車等等,但目前還不知道哪一種技術能夠在十年之或者二十年之後會成為市場主流。
  但對於企業來説,要主動積極去開發各種各樣可能的技術。日本汽車企業都在努力研發新能源汽車,只是重點不一樣。有混合動力、綠色柴油車,還有做其他類型的。日本政府在2010年左右&&了一個規劃,即到2020年把新能源車推廣滲透到20%到50%。為此,日本政府方面&&了一些稅收方面的措施鼓勵企業發展混合動力車等。“企業和政府兩塊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新能源發展目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産能過剩”隱憂浮現 中國汽車業或面臨結構性危機 2014-04-17
普華永道預測:中國汽車業最大並收購機會在歐洲 2013-12-10
黃金十年:中國汽車業狂飆猛進 2011-12-09
中國汽車業應放下“老大”身段迎接新挑戰 2011-04-22
中國汽車業“十二五”暢想 2011-04-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