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重。對於生活在現代城市中的人來説,時時刻刻都離不開自來水。自來水的出廠水質雖然達標,但是送到用戶面前的水卻並不一定是安全健康的。除了二次供水環節出現的污染之外,相關健康水標準的缺失也是困擾飲用水行業的一大難題。專家認為,現行檢驗項目合格率評價方法存在諸多缺陷,安全健康水並不是單靠《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説了算,相關部門應盡快&&“好水”健康標準。
達標水並非安全健康水
我國新的《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於2012年7月1日起強制實施,其中包括了106項水質指標。專家&&,絕大多數城市的自來水出廠水質都是達標的,但是送到每家每戶卻不一定是安全健康的飲用水。
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和趙飛虹夫婦,是多年研究飲用水健康的專家,他們已有20餘年不喝自來水。記者近日來到李復興夫婦家中,看到他家裏擺放着終端大型凈水設備和小型凈水機,還有多種品牌的天然礦泉水。趙飛虹説:“家裏淘米、洗菜、煮飯就用大桶裝的礦泉水,喝水就飲天然礦泉水。”
“自來水加氯消毒被視為上世紀最偉大的公共衞生技術進步,目前全世界基本採取這一技術。”李復興説,國外水源地水質比我們好,加一些氯消毒就可以使水乾淨,而我們要加很多消毒劑。加了氯氣消毒,就形成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聚合物。
李復興説,由於經濟承受能力所限,目前大部分的水廠都是使用百年前加氯處理工藝,但是水已經是百年以後的水。加之管道幾十年都不換,更不好開膛破肚沖刷,只有加越來越多的消毒劑。
按照目前的自來水處理水平,有30%左右的小分子有機物是處理不掉的,個別重金屬更無法處理。當前,我國自來水已知的消毒副産物有300余種,其中有幾十種可能致癌、致畸形、致突變,降低人體免疫力和生育能力。
李復興夫婦這些年走遍了我國的長壽村,他們説這些長壽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人們都不喝自來水,而是飲用山泉水。而這種水才算是靠譜的健康水。
安全健康水由誰説了算
一方面各地自來水廠稱出廠水是達標的,另一方面研究水健康的專家卻不喝自來水。那麼,安全健康水究竟誰説了算?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説,新國標裏的部分指標堪比歐盟標準,但仍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聚合物檢測不到。更何況有的地方還達不到新國標要求的106項檢測。因此,安全健康水並不是單靠《生活飲用水衞生標準》就能説了算。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説,現行的供水行業安全評價標準無法全面體現新國標預算106項水質指標情況。目前存在着一些非常規指標超標卻大部分未檢出、超標指標較少等。現行檢驗項目合格率評價方法存在諸多缺陷,比如,未能解決水質安全的評價問題,未能反映産品質量的總體特性,未能與國家標準有效對接等。
北京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胡波説,目前的監測基本覆蓋了所知道的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但是考慮到成本、檢測能力,不是所有的有害物質都包含在檢測範圍內。他建議增加一些有機物的化學物質檢測。
李復興説,“好水”(安全健康水)標準的缺失一直以來都是困擾飲用水行業的一大難題。據了解,李復興此前找到多個主管部門游説&&“好水”的健康標準,但是都被“推”回來,他&&今年自己以研究所的名義&&。
此外,研究水健康的專家還呼籲,引導公眾不喝純凈水,厘清市場上各種飲用水的區別。市場上,純凈水、礦泉水、礦物質水等名目繁雜,價格從不到1元至幾十元不等。首鋼京唐公司能源與環境部部長吳禮雲説,曹妃甸海水淡化後出來的水裝上瓶子就是“娃哈哈”純凈水。純凈水不含任何礦物質,長期飲用對身體健康不利。
(本稿件由記者劉大江、秦華江、關桂峰、丁銘、白明山、袁志國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