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藥松綁後不會普遍漲價
利潤空間鼓勵供應 競爭充分價格可控
2014-05-09   作者:劉志強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耳鼻喉科常用藥阿托品每片幾分錢,經常缺貨,醫院難以採購到;治療甲亢的主要藥物國産甲巰咪唑片全國斷貨,患者被迫使用價格高出十幾倍的進口藥……

  近年來,低價藥品斷供短缺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些經典老藥甚至從市場上消失。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低價藥品盈利水平低、對成本變動相對敏感,企業生産供應的意願下降。

  日前,國家發改委&&《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意在用價格政策改變低價藥“一藥難求”的狀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方式,將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調動企業生産供應和醫院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有利於抑制高價藥品不合理使用,優化臨床用藥結構,降低醫藥費用總體水平。

  價格倒挂,低價藥品短缺、斷供時有發生

  近年來,低價藥在市場上呈“衰退”態勢,供應端積極性不高是一項重要原因。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葛智勇告訴記者,該公司目前擁有基藥品種177個,約120個品種屬於低價藥,但近幾年保持生産的品種不足40個。

  分析起原因,葛智勇談道,一是由於相關藥品的市場需求量小,或者市場已經飽和;二是由於不少歷史上累積的批准文號,多年沒有生産;三是因為生産成本不佔優勢,有些品種成本與價格倒挂,部分品種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價格倒挂。

  對價格倒挂的狀況,葛智勇拿雙鶴生産的鹽酸小檗鹼(黃連素)舉例:一盒0.1克100片規格的製造成本,就有5.91元,國家制定的最高零售價是9.5元,參與招標時的中標價低得誇張,去年7個省中標,平均中標價5.89元,最低中標價只有1.4元。“招標中‘唯低價是取’的招標政策,會令競爭激烈的品種陷入競相降價的惡性循環,也增加了藥品使用的安全風險。”

  儘管賠本,但出於對社會責任和患者需求的考慮,像雙鶴藥業這樣的企業仍未放棄生産低價藥。不過葛智勇也坦陳,對於低價藥,目前只能維持一定量的供應,“有工時就做,沒工時就得往後排”。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近年來,藥品生産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盈利相對薄弱的低價藥品難以消化上漲壓力。同時,由於招標降價以及零售限價不能靈活調整,企業生産低價藥品的意願下降,醫院也缺乏使用積極性,這就導致一些低價藥品出現短缺、斷供,影響到了臨床用藥需求。

  具體購銷價格交由市場,政府確定日均費用標準

  此次發改委公布的方案中,主要從放鬆價格控制、統一確定標準、建立清單進入退出機制等三方面入手,改革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方式。

  根據各方面意見,現階段的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患者吃一種藥一天用量的總費用)標準確定為: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將來,這一標準還可能因為市場行情等因素,進行動態調整。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宋大才介紹,中成藥費用標準定得比西藥更高,原因在於近年來中藥材原料價格上漲趨勢明顯,且其對中成藥成本影響更大。

  根據《通知》,低價藥品清單由國家發改委和省級價格主管部門按定價權限分別向社會公布。在國家發改委定價範圍內的清單中,不僅包括當前市場上已經短缺的低價藥品,也涵蓋了將來可能供應緊張的低價藥品。

  “低價藥價格確實應該讓生産企業根據生産成本與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葛智勇認為,新政策有利於保證産品合理的利潤空間,有效鼓勵低價藥的生産、銷售,保證藥品的供應和質量,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合理的利潤空間還能保證藥品企業投入資金用於更新改造生産設備、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提升産品質量等,更有利於醫藥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如果説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可以提高藥企生産熱情,使低價藥品“有得用”的話,那麼要想讓低價藥更多走近患者,還需採取相關政策,提高醫院使用的積極性,讓低價藥“用得好”。此前,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八部委已在今年4月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引導醫療機構提高低價藥品使用量、將使用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加快醫保付費方式改革、加快公立醫院改革等一系列舉措。

  從總體上看有利於醫藥費用下降

  不少人擔心,低價藥品限價取消,會否造成藥價上漲,從而增加患者負擔。

  就拿雙鶴藥業生産的2毫升:0.5克規格的維生素C注射液來説,現價是0.34元/支,按照新政策,理論上可以漲到1.5元/支(每天使用2支),但在葛智勇看來,這種推算也僅能停留在理論層面。“低價藥市場競爭非常充分,你漲價了,市場自然會被別人搶走。”葛智勇説,今後低價藥的用量多了、市場需求大了,也會相應導致生産規模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從而拉低價格。

  對此,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也&&,低價藥品大多是生産企業眾多、競爭比較激烈的藥品,放開最高零售限價,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不會出現普漲現象,“即使一些藥品因原輔材料上漲需要調整零售價格,由於有日均費用控制,價格變動也是可控的,而且對低價藥品報銷標準比較高,基本不會增加患者負擔”。

  此外,這位負責人還強調,低價藥品和高價藥品之間大都存在一定替代關係,合理調整低價藥品價格,有利於調動企業生産供應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有利於醫療機構優化用藥結構,減少高價藥品使用,從總體上看有利於醫藥費用下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取消低價藥限價有助降低醫療負擔 2014-05-09
挽救低價藥需“雙管齊下” 2014-05-09
發改委取消低價藥最高零售限價 2014-05-09
放開低價藥限價是務實之舉 2014-04-18
低價藥取消最高限價 2014-04-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