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蓄勢待發交通先行 指導意見有望年內&&
做大上海、武漢、重慶航運中心 快速鐵路網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
2014-05-09   作者:記者 楊燁 方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指導意見,有望年內&&

資料圖片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關於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目前已經進入討論階段,年內有望&&。
  根據《指導意見》,到2022年長江經濟帶將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其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率先建成。這一運輸體系將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主軸,以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為支撐,在保證長江幹線航道暢通高效的同時,全面建成沿江高速鐵路和國家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城市群軌道交通網絡骨架。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重慶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李克強指出,長江貨運量已位居全球內河第一,但還有很大潛力。要更加注重發揮水運成本低、能耗少的競爭優勢,加強航道疏浚治理,提高通航標準,推廣標準化船型,增強長江運能。以沿江重要港口為節點和樞紐,統籌推進水運、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網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使長江這一大動脈更有力地輻射和帶動廣闊腹地發展。
  根據《指導意見》,建成長江經濟帶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首要工作是提升長江的黃金水道功能。數據顯示,長江全長6300余公里,其流域提供了中國36.5%的水資源、48%的可開發水電資源、52.5%的內河通航里程,是連接中國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2013年,長江幹線貨運量達19.2億噸,連續9年排世界內河貨運量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密西西比河和歐洲萊茵河。然而,這條黃金水道卻面臨着交通能力不足、網絡結構不完善、綜合交通樞紐落後等問題,嚴重限制了航運的進一步發展。根據有關部門的研究,2014年前後,長江上游過閘貨運量達到1.5億噸。但是僅僅重慶一地2015年工業總産值就將達到2萬億元,將産生1.8億噸的水運量。
  對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的建設引人關注。要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就既要加快形成干支流協調的高等級航道系統,擴大三峽樞紐的航運通過能力,也要提高港口現代化水平,合理布局過江通道。其中,按照《指導意見》規劃,將推進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和長江下游海港區的功能提升和資源優化,積極推進沿江專業化、規模化港區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通道,實現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與武漢長江中游、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以及南京、蕪湖、九江、岳陽、宜賓等長江航運物流中心的聯動發展。
  除了長江航運建設,快速鐵路網概念也被引入長江經濟帶。多位交通專家&&,要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光有水路不夠,還需要對鐵路、公路、航空的綜合建設。可以預見,未來長江航運將更加繁忙。為此,《指導意見》提出,各規劃部門要做好通道的統籌規劃,要把長江航線和公路、鐵路等各種交通綜合考慮在內,以充分發揮長江航線的最大效益。
  據了解,國家初步計劃建設自上海經合肥、武漢、重慶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鐵路和自上海經杭州、南昌、長沙、貴陽至昆明的滬昆高速鐵路,連通南北向高速鐵路和快速鐵路,形成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鐵路網。同時,改擴建沿江大能力普通鐵路,建設杭州至麗江鐵路,提升既有滬昆鐵路能力,形成覆蓋20萬人口以上城市客貨共線的普通鐵路網。
  對公路網絡建設的要求是“高等級、廣覆蓋”。《指導意見》計劃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重慶、上海至昆明、杭州至瑞麗4條橫貫東西和15條連接南北的國家高速公路為重點,建成連通重點經濟區、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邊境口岸的高速公路網絡。大力提高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和服務水平,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75%以上。
  民航方面,《指導意見》主要強調形成一個國際航空樞紐——上海,三個區域樞紐——成都、重慶、昆明的布局;同時強調,充分發揮南京、杭州、武漢、長沙、合肥、南昌、貴陽等幹線機場的作用,完善航線網絡,提高主要城市間航班密度,增加國家運輸航線。
  “建設長江經濟帶,是國家實施沿海開放戰略後,向內陸地區推進建設經濟帶的重要一步,其戰略意義深遠。”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斐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他&&,長江經濟帶和別的經濟區域最大的不同,是把東、中、西部天然連接在一起,這可以加快正在推進的産業梯度轉移,有利於經濟轉型升級,還可以繼續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形成開放新局面。
  “現在入圍長江經濟帶的11個省市,都在切分國家戰略紅利。但是在機遇面前,誰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儘早做好規劃,誰才會搶得先機。”陳斐説。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長江經濟帶關鍵是提高要素使用效率 2014-05-05
長江經濟帶發展離不開“三個一體化” 2014-05-05
劉瑞:長江經濟帶推動東中西部地區錯位發展 2014-04-30
數據顯示長江經濟帶覆蓋省市GDP總量佔全國4成 2014-04-29
李克強強調: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 2014-04-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