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取消低價藥最高零售限價
業內建議招標、醫保等相關政策跟進
2014-05-09   作者:記者 曾亮亮/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低價藥清單不代替醫保目錄和基藥目錄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醞釀,國家發改委5月8日終於公布了低價藥清單。據悉,該清單涉及500多個品種中的1000多個劑型。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透露,低價藥清單不覆蓋、不代替醫保目錄和基藥目錄。下發後,還將採取動態管理模式對其調整。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發文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方式——在控制日均使用費用的前提下,放開最高零售限價,鼓勵低價藥品生産供應。此舉被醫藥界看作是“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的信號,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若招標、醫保等相關政策不能後續跟進,即便鼓勵企業生産供應,也不能具體落實到位。

  革新 改進低價藥價格管理方式

  “去年,發改委、衛計委、工信部一起商量研究,採取綜合措施解決目前存在低價藥市場供應等方面的問題。最後大家都認為,價格是一個關鍵性環節,希望通過突破價格、調動生産企業、醫院使用低價藥的積極性。”發改委相關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為保障低價藥品生産供應,衛計委、發改委等八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從生産、流通、價格、招採、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而此次發改委&&改進低價藥價格管理政策,是相關部門落實低價藥政策的具體措施之一。
  發改委相關人士指出,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方式,主要是為了適應低價藥品對生産成本變化敏感的特點,建立更加靈活的價格機制,有利於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調動企業生産供應和醫院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滿足臨床用藥需求,進而也有利於抑制高價藥品不合理使用,優化臨床用藥結構,降低醫藥費用總體水平。
  “相對於高價藥品而言,低價藥品盈利水平比較薄弱,消化成本上漲能力有限,對成本變動比較敏感。”上述人士指出,近年來,隨着新版GMP改造、質量標準提升和相關生産要素價格的上漲,企業生産成本不斷上升,由於招標降價以及零售限價不能靈活調整,企業生産供應低價藥品的意願下降,醫院缺乏使用積極性,導致一些低價藥品出現短缺、甚至斷供情況,影響了臨床用藥需求。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指出,政府鼓勵低價藥品生産供應、滿足臨床用藥的基本需求,普藥企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藥劑科主任指出,該醫院四分之一的藥品屬於基本藥物、低價藥,但因為價格太低了,企業停産,醫院根本採購不到。因此,醫生轉而選擇使用非基本藥物,造成醫療費用上漲。“如果低價藥能重回市場,那麼醫療費用肯定會下降。”

  利好 不覆蓋、不代替醫保和基藥目錄

  發改委指出,對低價藥品取消最高零售限價,生産經營者在不超過規定日均費用標準前提下,根據藥品生産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具體購銷價格,形成更加靈敏反映市場供求的定價機制。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為:西藥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
  “低價藥的清單包括品種和劑型,不具體到規格,它不覆蓋、不代替醫保目錄和基藥目錄。這張清單是按照客觀的費用標準計算列出的,它不同於醫保目錄和基藥目錄,不涉及問題評審。因此,只要産品價格達到規定費用標準,就要列入低價藥清單,超過的就必須從清單退出。清單公開透明,還可進行動態調整。”發改委相關人員指出,低價藥日均費用標準,是根據國務院關於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的有關文件,以及綜合考慮現階段成本費用變化等情況確定的。這個費用標準是可以根據市場發展變化等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的。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與之前坊間流傳的徵求意見稿不同的是,正式發布的清單增加了部分品種。“徵求意見稿的品種劑型是初步計算結果,肯定不夠全面,因此才徵求意見。根據地方和行業反饋進行補充修改,品種數量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都依據費用標準計算核實。”發改委相關人員指出,低價藥清單下發後,還將採取動態管理的模式對其進行調整。
  他解釋,採取動態管理模式的主要原因,一是會有新産品、新劑型不斷上市;二是現有品種也可能因價格或用法、用量發生變化導致日均費用發生變化。因此,只要符合低價藥品標準,價格主管部門要及時將其納入低價藥品清單;對日均費用需突破低價藥品標準,要及時退出低價藥品清單,由價格主管部門按權限重新制定最高零售價格。
  此外,他還指出,由於中成藥的中藥材價格成本佔比高,中藥材價格漲幅較大,而西藥原料藥由於採取規模工業化生産,成本價格相對比較穩定。因此,對中西藥也採用了有所區別的費用標準。
  “這對中藥産業發展而言是一個巨大的促進信號。”亞寶藥業董事長任武賢指出,低價中成藥這幾年價格下降太多,而中藥材成本上漲,企業幾乎沒有利潤了。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醫藥行業中心總經理史立臣指出,該政策將使很多中小藥企獲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也會讓很多生産普藥的中小藥企估值提升。而那些在並購中不被重視的、擁有多個普藥産品批號的中小企業,將成為熱門並購目標。

  配套 招投標、醫保等政策需聯動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多家上市公司獨家品種入選該名單,未來或有提價空間。包括天士力復方丹參滴丸、中新藥業清咽滴丸、速效救心丸、精華制藥王氏保赤丸、通化東寶鎮腦寧膠囊等。
  不過,藥企層面的觀點出現兩極分化。一些具備很多低價藥品種的國有大型企業非常讚同這一政策,但部分原研藥企和單獨定價産品的企業可能有所擔心。
  “我們非常高興見到這一文件,企業可能不通過招標、直接挂網競價,醫院上網採購。這能節省很多人力成本。”一家國有大型上市藥企老總説。
  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清單內一些外資原研藥價、單獨定價的産品滿足了日均標準,招標專家就有了選擇權,可以選擇究竟採取原研藥定價,還是低價藥價格確定中標價。
  還有一些人也不太看好這一政策的“落地效果”。
  一位業內人士説,該政策能否降低費用,要看後續的衞生、醫保、工信等部門能否&&鼓勵低價藥品生産供應的招標、使用和報銷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如果招標機構不能改變過去只能降價、不能提價的做法,不能實事求是地讓中標價格反映生産成本變動。那麼,低價藥政策也會成為一紙空文。”上述人士指出。
  史立臣指出,由於低價藥本身利潤率較低,政府採購能否及時支付採購款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像目前部分省份基藥採購款支付拖延很長時間,那麼藥企也會放棄生産低價藥。因此,在低價藥採購款支付上要明晰,否則將導致更多的低價普藥消失。”
  發改委文件指出,要加強價格、採購和報銷政策有機銜接。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善低價藥品採購辦法,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調動醫療機構、醫生和患者合理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放開低價藥限價是務實之舉 2014-04-18
低價藥取消最高限價 2014-04-16
市場化機制能否找回低價藥? 2014-04-16
低價藥“玩消失”是醫改失衡之果 2014-03-24
發改委擬&&低價藥清單藥企望迎並購高潮 2013-11-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