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前副行長、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高堅日前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的金融改革應重視發展資本市場,完善貨幣市場基金,放開銀行存款利率,並推動資産證券化。
關於中國金融改革的優先次序,高堅認為,應優先推動貨幣市場基金的發展,讓銀行存款合理地分流,使老百姓有更多正規的理財産品。
“因為存款放在銀行回報率低,如果合理分流,讓貨幣市場基金買股票,買債券,買資産組合,這樣老百姓找到了出路,不用去衝擊房地産,不用去衝擊股票。讓專業機構來做,就不會導致不合理的過熱。”高堅説。
他認為,第二步就是放開銀行存款利率。“銀行在這個時候,可能就得逼着它們改革,對商業銀行確實是很大挑戰,但現在要鼓勵它們這樣做。”
高堅説,中國的金融企業長期受到國家保護,競爭力同國外相比還有待提高。美國銀行業經歷過很多變化,在危機、大蕭條及建立法案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銀行業得去適應市場變化,在市場中生存,在市場中成功。”
高堅&&,傳統的銀行存貸款模式將難以為繼,必須大力拓展中間業務,如信用卡、消費信貸、結算、國際銀行等。
第三是資産證券化。他説,銀行要改革,資産證券化很重要,現在很多資産都死了。通過資産證券化可以讓它們流動起來,達到改變資産組合、減少和分散風險的目標,也會豐富基金市場的投資對象,並增加社會需求。
第四是發展資本市場。“其實發展資本市場應該放在前面,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資本市場,就不能有一個市場的基礎。另外,投資和理財對象也得不到保障。”高堅説,固定收益産品是投資組合中的基本組成部分,相對穩定,再加一些股票等風險相對大的資産,就能提高總的收入。
最後,需要將相關監管部門合併。他説,監管部門分割有很大問題,它們各自保護自己的領域,使市場分割,對監管不利。“它們認為有利的就重復監管,不利的就會有很多空白,債券市場就是一個例子。”
他認為金融改革不會像想象的那麼容易。“銀行體制中有各自的利益,大銀行依賴存貸款,真正利率市場化以後,肯定對它們挑戰大。存款利率會上去,貸款利率會下來,這樣利差就小了,它們盈利就沒那麼容易了。”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