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電企業國際市場遭遇尷尬
有品無牌 專利缺失
2014-04-29   作者:記者 劉姝君/廈門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記者在日前舉行的“2014兩岸LED應用創新論壇”上了解到,中國光電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始終面臨着“有品無牌”的尷尬角色,核心芯片技術的缺失也讓國內企業常遇專利掣肘。光電領域專家學者指出,我國光電企業的發展需要多學科相互融合,“智慧照明”將是光電企業未來發展機遇。
  “松下、東芝佔據日本市場七成比重,美國照明産業30%市場份額被通用和科銳兩大集團控制,但中國卻找不到市場佔比超過5%的企業”,浙江陽光集團總經理官勇説,相比於外國光電企業,中國企業在創意設計、品牌營銷方面毫無話語權,但在産業鏈的低端卻擠進眾多企業,多是低價自殘。
  光電企業“有品無牌”的尷尬局面使得企業難以享受品牌溢價,只能集體陷入價格戰怪圈,品牌破局依然困惑,“行業品牌”向“大眾品牌”過渡已經成為國內照明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國內LED産業核心技術的缺失也將成為企業發展國外市場的重要瓶頸。光莆電子副總經理吳晞敏告訴記者,LED核心技術主要指芯片的結構設計及製造工藝,“這些核心技術多被歐美少數幾家企業壟斷,並形成專利保護聯盟,使我國的技術發展長期處於被動局面,多數企業的産品往往處於同質化的低檔水平。”
  荷蘭飛利浦是照明領域的巨頭,記者在查閱飛利浦近三年的年報時發現,其研究和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的百分比始終在7%上下徘徊,2013年,企業研發投入達到了17.33億歐元,而單在2013年,飛利浦便遞交了1550項專利申請。
  記者從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官網上看到,在同期的國內市場,2012年20家上市企業投入研發費用佔其營收總額的比例達到5.34%,20家企業共取得新專利授權485項,且其中的發明專利僅佔12.37%。
  LED照明行業報《大照明》福建辦事處市場部經理肖盛華告訴記者,國內LED企業雖然科研投入逐年增多,但相較於國外企業仍然偏少,且核心技術和技術人才嚴重缺位。
  在3月30日剛剛結束的法蘭克福照明展上,兩家中國企業因存在專利侵犯而被趕出展覽現場。吳晞敏説,國內大部分企業是有意識地抄襲,國外企業則是主動避免專利竊取,並能有效利用專利的價值促進産品的創新研發,“中國光電産業必須摒棄複製,轉變為以創新設計及新商業模式為主,利用知識産權去保護技術和利益”。
  專家學者在論壇上指出,“智慧照明”或是光電企業未來發展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有炓説,“智慧照明”指用計算機、無線通訊數據傳輸等技術組成分佈式無線遙測、遙控、遙訊控制系統,來實現對照明設備的智能化控制。具有燈光亮度的強弱調節、定時控制、場景設置等功能。
  但同時,肖盛華告訴記者,雖然“智慧照明”成為行業“熱詞”,但是目前的市場定位只局限於高端市場,且其所需要的只是軟體系統的開發,真正核心的芯片專利技術仍然掣肘光電企業長遠發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億晶光電定增預案遭疑 被指侵害投資者利益 2013-10-11
光電子産業鍺産品開發技術獲突破 2013-07-17
萬向係遭遇光伏雷電:尖山光電曝出債務黑洞 2013-05-17
三安光電上市遭疑 超半數利潤來自政府補貼 2013-04-01
廈門引進&&光電企業投資5億美元 2006-11-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