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預警債權投資計劃的潛在風險後,保監會22日又進一步下發了《關於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據悉,自保監會2012年放開保險資金可投資集合信託計劃以來,險資投資信託計劃的規模猛增。而伴隨“信託違約事件”等投資風險的不斷暴露,監管層對於巨量險資投資到信託計劃中的風險關注度也在不斷升級。
保監會細化險資投資信託計劃監管
為進一步為規範保險資金投資信託産品行為,防範資金運用風險,保監會22日下發了《關於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再次重申,保險機構應當明確信託公司的選擇標準。其中的一個量化標準是,作為受託人的信託公司門檻應為“上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産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此次下發的《徵求意見稿》是對2012年10月保監會發布的《關於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産品的通知》,即“91號文”的進一步細化。兩文一致要求,保險資金投資集合信託的基礎資産,僅限於融資類資産和風險可控的非上市權益類資産。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91號文”的細化性文件,此次的《徵求意見稿》中,保監會在要求險企全程跟蹤信託投資風險的同時,也取消了險資投資信託産品的比例限制這一規定。分析人士認為,這符合監管層“大類監管”的思路趨勢。“91號文”中曾提出,保險公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和項目資産支持計劃的賬面餘額,不高於該産品發行規模的20%。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徵求意見稿》的起草,一方面在於督促保險公司更加注意投資信託産品的風險,同時也意在完善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措施。
險資投資信託計劃規模猛增
“險資運用逐漸放開以來,保險資金投資於非標資産的規模增長非常迅速,尤其是集合信託投資計劃和債券投資計劃,雖然這方面的投資收益率很不錯,但我們對這方面的潛在風險也有所擔憂。”穆迪金融機構部副總裁嚴溢敏接受記者採訪時&&。華寶證券的統計數據指出,截至2013年底,保險資金投資以非標資産為代表的其他投資資産佔比達到16.9%。而在以非標資産為代表的新增投資渠道中,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等金融産品最受險資青睞,配置比例不斷提升。
實際上,自保監會2012年10月放開保險資金可投資集合信託計劃以來,保險資金投資信託計劃的規模就開始猛增。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短短一年的時間裏,這一規模已經飆升到了1442.9億元,佔保險資金總投資資産1.9%,佔集合信託計劃總規模5%左右,共有42家保險投資機構認購。其中,信託計劃投資於房地産和基礎設施的佔比更是達到了64%。
瑞銀證券非銀行金融分析師潘洪文認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信託計劃的規模雖然增長較快,但總量佔比還較低,風險相對可控。不過,其中也存在一些投資過分集中、決策投資機制不健全、重投資輕管理等現狀。因此,監管細化新規的&&是為了預警、控制可能出現的相關風險。
“信保合作”趨勢明顯
實際上,自“銀信合作”監管趨嚴之後,實力雄厚的保險資金就愈發受到信託公司的關注。除了保險資金投資信託産品的合作方式外,近兩年來險資與信託相互持股的案例也不斷增多。
“信保合作”趨勢其實是當前泛資産管理背景下,險企和信託公司“全金融牌照”經營的選擇。如泰康人壽2012年底就曾與中信信託完成了業內首筆“信保業務合作”。彼時,泰康人壽豪斥9.68億元認購了“中信 聚信匯金地産基金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優先級信託産品。而今年年初,泰康人壽更是出資入股成為國投信託的戰略投資者,剛剛過去的3月底,中泰信託“進駐”都邦財險也獲得批准。
這是保險允許投資信託後,“信保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實現了信託“聯姻”保險的升級合作。分析人士認為,“信保合作”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是因為保險公司擁有龐大的資金量,保險公司的信用也能夠為信託産品增信。其次是因為信託公司能夠使用各類投資工具,有效地提高保險資金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