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針對縣域金融機構的定向降準政策,是金融加大支持三農力度的一個政策,沒有必要做過多解讀。”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他&&,目前還看不到進一步降準降息的可能,但存貸比取消的可能性較大。
李慧勇&&,近期各家機構投資者對貨幣政策的關注度提高。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當前的貨幣政策是寬鬆還是偏緊;會不會降準或者降息;存貸比是否會取消;如何看待定向降準政策;擴大財政支出是否存在擠出效應。
首先,對於貨幣政策松緊問題,由於傳統的數量調控手段正在讓位於價格調控措施,貨幣政策目標越來越傾向於價格目標,判斷貨幣政策松緊也應該主要看利率變化。如果利率總體下降,無論是公開市場操作如何,都應該視作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果利率總體上升,無論是公開市場操作如何,都應該視作偏緊的貨幣政策。從今年的情況看,與去年四季度相比,先是短期利率下降,最近長期利率也開始下降,貨幣政策毫無疑問應該是寬鬆的。因此,在市場爭論今年的貨幣政策是松還是緊的時候,申萬一直強調儘管今年貨幣政策基調仍然宣稱是穩健,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總體是寬鬆的。
其次,在貨幣政策已經寬鬆的情況下,尚看不到進一步降準或者降息的可能。借鑒2012年降息和降準的經驗,如果要降準和降息,需要的條件包括:外匯佔款趨勢性減少;資金利率大幅度上行;CPI漲幅回落;經濟增長持續回落。如果滿足這些條件中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降準降息的可能性將提升。
他認為,存貸比取消的可能性較大,但在程序上需要先修改商業銀行法。在銀行資金來源和運用較單一的情況下,存貸比無論是作為流動性監管指標或是貸款額度控制指標都曾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金融脫媒的情況下,存貸比的弊端日漸顯現。一是存貸比考核導致商業銀行衝時點的行為,這是月末尤其是季末利率波動的主要原因。二是有更完善的指標代替存貸比反映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我國已經開始實施的巴塞爾協議III中已經引入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來監測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這兩大指標覆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更全面,比存貸比這一傳統指標更準確。三是由於存款分流嚴重,2013年中商業銀行存貸比為72.4%,已經接近75%的監管紅線,開始對貸款産生限制,對於銀行經營不利,也無助於實施逆周期宏觀調控。不過,存貸比的取消涉及商業銀行法的修改,具體什麼時候取消要取決於立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