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酒釀入延津成分
2014-04-23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國酒用國麥,國麥釀國酒!”隨着首批1500噸有機小麥的交付,延津小麥産業又迎來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國酒茅&正式釀入延津成分。

  國酒的選擇

  2011年4月11日,貴州茅&委託其在新鄉市的經銷商,與延津縣金粒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粒麥業)和新鄉市嘉合糧油有限公司分別簽訂合作共建有機小麥基地協議書。兩家公司獲得的訂單分別是為貴州茅&提供1萬畝的有機小麥生産基地,為貴州茅&提供釀酒原料。
  根據協議書,第一批規劃認證的有機小麥基地僅僅是開端,以後根據雙方意向將追加認證。據延津縣農業局提供的消息,延津縣最終將向貴州茅&提供至少20萬畝有機小麥生産基地生産的有機小麥。
  在全國範圍內選擇釀酒原料的貴州茅&,無疑有着近乎苛刻的條件。合適的氣候、獨特的黃河沖積平原土壤等自然條件,加上優良的小麥品質及有機生産和公司化管理,是貴州茅&“相中”延津小麥的主要原因。
  根據雙方協議,延津縣提供的小麥須符合貴州茅&制定的質量要求,其中筋小麥(角質率40%~60%)須無霉變、無蚊蟲、無雜質、顆粒飽滿等,具體標準參照國標。貴州茅&作為延津的合作方,對基地進行監督,若發現基地違反有機要求行為時,有權制止並通告基地整改。同時,貴州茅&對基地建設提供指導、技術服務,且可根據情況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並對生産基地技術人員進行義務培訓。生産基地使用的種子、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生産必需品甚至也由貴州茅&提供。
  對延津方面的要求則是,建立有機小麥認證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並取得有機認證,按要求組織有機小麥生産,並按要求進行收購、儲藏、運輸等。
  有機小麥的收購價格則以普通小麥市場價及綠色、有機小麥生産成本、費用為基礎,雙方協商定價。
  實際上,雙方的合作在簽訂協議之前就已經開始實施。隸屬金粒麥業名下的1萬畝有機小麥基地從2010年起已經進入土地轉換期:基地完全按照有機小麥生産的條件,不再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而改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

  延津的優勢

  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延津縣着力創建45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産基地,2010年,這一計劃獲農業部正式批准。
  正是有了這一契機,延津小麥受到了青睞。
  延津縣農業局黨組書記李佔先説,2010年,國家綠色食品辦公室委託河南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以下簡稱河南省綠辦)驗收了延津45萬畝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産基地。在此之前,貴州省綠色食品辦公室與河南省綠辦&&,讓其推薦有機小麥生産基地,河南省綠辦當即推薦了正在創建的延津縣綠色小麥生産基地。貴州茅&隨即來人考察延津縣小麥基地。
  “雖然條款很多,但要義只有一個,那就是生産出有機優質小麥。”延津縣農業局局長郜文玉説,延津完全具備這樣的條件:合適的氣候、獨特的黃河沖積平原土壤等自然條件,加上優良的小麥品質及有機生産和規模化管理。
  李佔先介紹説,2009年至今,貴州茅&集團多次派人到延津考察,隨後該集團總經理袁仁國在會見延津縣考察團時&&:“國酒用國麥,國麥釀國酒!”他當場拍板,與延津共同建立有機小麥生産基地,為貴州茅&提供釀酒原料。
  “延津是貴州茅&除貴州本地外,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的唯一的有機小麥生産基地。”李佔先説,“這個基地,我們安排在土地肥沃、環境無污染、農民科技意識強的小潭鄉、魏邱鄉、石婆固鄉6個村莊。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有機小麥標準化生産基地領導小組和生産技術協會。縣裏與茅&集團合作共建基地的金粒公司和嘉合公司,分別對基地農戶實行‘五統一’種植模式,以此保證小麥的品質。”
  該基地生産的小麥,嘉合公司拿到省農科院化驗,7項主要指標全部達到有機小麥的標準,現已通過國家環保部南京國環有機産品認證中心的合格認證。按照合作計劃,種植技術成熟後,直供茅&的延津有機小麥基地達20萬畝。
  實際上,在此次行程中,考察人員還去了河南省其他的一些生産小麥基地,但最終選擇了延津小麥。
  2010年,貴州茅&再次派來高層到延津考察。隨隊來的技術人員對延津小麥隨機抽取、化驗,小麥品質均合格。隨後,經過多次實地考察了解,該企業最終決定與延津有機小麥生産基地合作。

  非一日之功

  在此次以延津小麥為主角的“大戲”裏,另有一個角色不容忽視——與酒廠簽訂合同的小麥企業。
  儘管貴州茅&與延津縣跨省合作,但最終訂立契約的主體還是企業雙方,實行的是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
  延津縣有機小麥基地涉及的種植農戶超過300家,少者一家幾畝,多者幾十畝,如何保證這些零星産量的品種相同、品質一致?公司化運作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龍頭企業+專業協會+農戶”是延津小麥發展的有效模式。”延津農業局局長郜文玉告訴記者,延津小麥此次與白酒企業的合作,看似簡單,但從某種角度而言,絕非一日之功,可以説是提前做了工夫:十幾年來,延津小麥一直在走市場化、規模化之路。因為有了這個方向,延津小麥才得以做成品牌走出去。
  據本報記者調查,延津縣發展有機小麥與小麥産業公司化發展一直是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延津以優質強筋小麥聞名,發展契機始於1998年。當時,延津縣委、縣政府認為,延津如果想在農業上有所發展,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展優質強筋小麥。隨後,着力推廣優質強筋小麥。
  1998年至1999年,延津縣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由8000畝發展到18萬畝,到2001年,優質小麥播種面積攀升到50萬畝,全國首家註冊了原糧“金粒”商標。
  此後,延津縣相繼成立小麥協會、建綠色小麥基地等,延津小麥得以發揚光大。
  與優質小麥推廣如影相隨的則是小麥企業的發展。其龍頭企業金粒麥業於2001年註冊成立,2005年由延津縣糧食購銷企業改製成國有控股公司,2008年改制為徹底的全民營企業。
  通過多年的探索運作,金粒麥業已形成了成熟的生産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延津45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小麥生産基地的創建單位就是金粒麥業。
  延津也在趁勢而為,目前已着手籌備組建新鄉(延津)小麥産業集團,擬整合小麥産業鏈的各個企業,形成更大規模的發展。
  “與貴州茅&合作,僅僅是一個新開端。”郜文玉説,“做大做強延津有機小麥,打出‘延津小麥’的品牌,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本稿件由本報記者萬棟組稿 記者聞有成采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延津小麥布“雁陣” 2014-04-23
圖説延津•城市變遷 2014-04-23
延津賦 2014-04-23
延津:黃河故道變身麥海綠洲 2014-04-23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劉員:白酒行業調整仍未見底 2013-12-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