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否認放棄可穿戴業務
國內企業“被注射清醒劑”
2014-04-22   作者:王敏傑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上周五,據爆料,耐克已於4月中旬將負責Fuelband的團隊炒了魷魚。更有消息稱,耐克原計劃最早在今年秋天發布新款FuelBand智能腕帶,但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取消,而且數字體育部門下屬的所有硬體産品項目似乎都已經被擱置起來。隨後,耐克對此事進行了澄清,&&僅是對數字體育部門進行了少量裁員,不會放棄FuelBand硬體。

  在業界人士看來,一旦耐克着手撤離可穿戴市場,這對於國內還在打運動手環主意的創業者無疑是晴空霹靂。記者了解到,國內上市公司中,探路者此前已推出首款可穿戴設備戶外智能藍牙手環。

  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耐克此舉並非表明其在既定戰略上發生改變,而是在順勢糾偏。此外,耐克的舉動也給國內企業 “注射了一針清醒劑”。相對而言,國內企業無論是在認識程度上還是在應用廣度上都還弱於耐克。

    耐克:仍然是業務重要部分

  就在市場對此討論激烈且不解之際,耐克中國方面在給記者發來的一份聲明中&&:“Nike+FuelBandSE仍然是我們業務的重要部分。我們將繼續發展Nike+FuelBandApp,發布新的METALUXE配色,並在可見的未來繼續銷售和支持Nike+FuelBandSE。”

  耐克數字運動部門成立於2010年,負責FuelBand健身手環、Nike+智能手錶等其他連接類設備。Fuelband運動功能手環是數字運動部門發布的第一款重量級産品,FuelBandSE則是其在去年11月推出的第二代産品。

  不過,耐克的上述回應似乎並沒有説服太多人。有觀點指出,耐克的説法給自己留下了很大餘地:耐克也有可能不再發布下一代FuelBand。

  關鍵之道體育諮詢管理公司創始人張慶告訴記者,數字化對於耐克來説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在這一方面其已嘗到甜頭。

  在業界看來,作為一個銷售體育用品的零售企業,硬體並不是耐克的必需品。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耐克是在糾偏,更多的是和第三方公司展開闔作,並非改變前進方向。

  耐克方面也向記者&&,其一直重視與科技行業領軍企業合作。

  業界:目前還只是嘗試

  有觀點認為,可穿戴計算設備的問題正在暴露。

  記者了解到,國內上市公司中,探路者此前已推出首款可穿戴設備戶外智能藍牙手環,並配合同步上線了國內首款戶外運動整合服務APP。而在未來,其將研製更多智能可穿戴設備。與此同時,同為A股上市公司的奧康國際(15.12, -0.01, -0.07%)目前也在研發定位鞋、計步鞋等高科技産品,將適時推出市場。此外,包括阿迪達斯、露露檸檬在內的一些服裝和生活用戶品牌都已邁向可穿戴技術市場。

  張慶指出,對於國內企業來説,在可穿戴設備上的這些舉措算是一種嘗試。“目前來看,可穿戴設備可以將運動用品和消費者的生活更密切地關聯,一方面提升品牌的科技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品牌和用戶的粘度。”

  鞋服行業獨立評論員馬崗&&,可穿戴設備,“不一定可以賣多少錢,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噱頭。”對於探路者、奧康等加入這一領域的企業來説,目前還只是一個嘗試,談市場前景還有點早。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産品只是停留在美妙的想象空間或是概念産品階段,即使有産品面世,主動去嘗試的人也相當少。

  馬崗還告訴記者,可穿戴設備目前並不成熟,其功能帶來的價值也不是很大,偏硬體的東西並不是鞋服企業所擅長的,對於傳統的鞋服企業來説,其固定的消費群體也會是限制因素之一,畢竟品牌的定位就在那裏。

  張慶&&,耐克的舉動給國內企業“注射了一針清醒劑”。“術業有專攻,一定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力。”他&&,國內企業借助社交媒體等和消費者溝通是必須的,但無可置疑的是,企業無論是在認識的程度還是在應用的廣度上都弱於耐克。

  “現在有一個特別大的問題是,(國內企業)學到的東西以及應用的東西已經是別人在糾正的,以及不做的事情,而人家堅持要做的,他們(國內企業)還沒有太投入去做”,一位分析人士認為,本土品牌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更多還是買賣關係,並沒有建立類似耐克等所重視的“強關係”,即通過可穿戴設備等新科技獲取數據,了解用戶需求並快速反應到産品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耐克在華銷售持續低迷 2013-07-01
耐克、李維斯等多種名牌産品被曝不達標 2013-03-15
耐克欲開40家工廠店加入清庫存大戰 2013-03-04
耐克第二季度中國營收下滑11% 2012-12-26
耐克並非因為“雙重價格”挨罰 2012-12-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