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首次披露了18種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和“50項易損配件零整比”,其中合資車和進口車零整比最高,北京奔馳C級W204的整車配件零整比系數竟然高達1273%,這意味着如果更換完車輛上的所有零配件,所付費用可以購買12輛新車。
不少網民指出,汽車零整比畸高,既反映了汽車維修市場的壟斷暴利,更凸顯汽車銷售管理的漏洞。網民建議,打破汽車廠商對原配件渠道的壟斷和對零部件供應商的限制,不能限制授權供應商對外銷售配件,通過市場競爭手段,讓配件價格不再虛高。
買得起修不起
零整比是指車輛配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有網民説,國外汽車零整比的合理水平一般在300%左右,所以600%、1200%這樣的水平肯定不合理。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初始購置成本和後續使用維護費用是一大筆支出,很多消費者反映維修費用太高,特別是配件價格。
“我的路虎開到6萬公里的時候,到4S店去做保養,要價1.7萬元。其中更換汽油泵4800元,工時費1800元。換變速箱油要價3398元,工時費520元,而且廠家規定必須更換。這保養價格也太離譜了,當消費者是冤大頭呢。”網民“皇帝的裝裝”説。
網民“一江春水”説,銷售價格不合理,消費者可以拜拜走人,但售後價格不合理,就只能面臨兩個選擇:要麼被動挨宰,要麼愛車歇菜。
網民“吳修乾”稱,汽車維修市場的暴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買得起卻養不起”是我國汽車産業畸形發展的結果。一方面,隨着我國汽車製造業市場競爭的加劇,産品更新速度加快,同時,産品價格不斷下降,降低了汽車生産企業的利潤空間。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汽車製造商的贏利點逐漸向下游産業鏈轉移,即提高汽車零配件的價格。
制度缺陷導致暴利
網民認為,維修價格畸高背後,是對消費者權益的肆意侵害。當前國內汽車維修市場亂象叢生,涉嫌壟斷行為頻繁出現,某些企業瘋狂賺取暴利,與我國現行汽車行業管理辦法存在漏洞有關。
網民“張少華”認為,涉嫌壟斷的畸高零整比,其根源在於2005年4月1日&&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汽車品牌經銷商應當在汽車供應商授權範圍內從事汽車品牌銷售、售後服務、配件供應等活動”。據此,整車銷售渠道、OEM汽車零配件流通渠道全被主機廠合法地悉數掌控,從而助長了汽車製造商有恃無恐、汽車經銷商宰人不用刀的景象。
網民“牛穎惠”稱,制度缺陷導致了壟斷産生。按照歐洲汽車售後相關法律法規,經銷商、維修廠可以從符合標準的配件廠商直接進貨,也就是打破了壟斷。但在國內,這種方式無疑受到“汽車供應商授權範圍內”這個框架的禁錮,價格畸高由此産生。
引入競爭打破壟斷
網民“盛大林”説,部分汽車品牌在中國零整比如此之高,缺乏市場競爭是關鍵因素。需要培育技術和服務都可與4S店媲美,且完全市場化的維修保養服務企業。同時,要打破汽車廠商對原配件渠道的壟斷和對零部件供應商的限制,不能限制授權供應商對外銷售配件。
網民“郭振綱”説,畸高的汽車零整比能長期存在,説明我國這個有着7000億元規模的巨大汽車消費市場,存在管理缺陷。一方面需要盡快修改、完善汽車消費市場中某些不適應市場經濟法則的規章、制度和行業慣例,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消費選擇權;另一方面要及時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割裂現有灰色利益鏈條,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秩序。
有網民認為,國家需要&&具體而清晰的産業政策,比如説規定零整比不能超過一個什麼數值,對這種行業亂象起到約束作用。汽車零配件的電商也需盡快成長起來,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另外,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也要加強。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