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網二次污染水源地污染觸目驚心
環保部數據顯示,2.5億居民住宅區靠近重點排污企業和交通幹道
2014-04-18   作者:記者 林遠 楊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從2014年1月至今,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全國範圍內媒體曝光的自來水異味事件已達10起。日前發生的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更是引發了一場關於居民用水安全的大討論。據今年3月中旬環保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有2.5億居民的住宅區靠近重點排污企業和交通幹道,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管網二次污染、水源地污染的情況非常嚴重,讓人觸目驚心。
  多位業內專家&&,監管不嚴、處罰力度不夠是造成一些水務企業對水質問題不重視的根本原因。為了保證飲用水安全,高標準、嚴監管、嚴問責不能缺位,同時還應鼓勵第三方監測機構介入。

  水龍頭下最後一米的污染

  一位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受經濟承受能力所限,目前國內水廠都是用很多年前的加氯處理工藝,已經無法把現在水質中所含的有害物質完全過濾掉,加上目前很多地方管網老舊失修,也沒有進行過清理,對自來水的二次污染非常嚴重。
  更可怕的是,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水源污染越嚴重,自來水加工過程就需要添加更多的氯,由此産生的消毒副産品就越多,而這些聚合物不會因為水煮沸而去除,有研究發現,氯氣消毒産生的三氯甲烷進入人體會被立即吸收,長期飲用可能傷害中樞神經機能,甚至致癌。
  專家介紹,按照目前自來水處理水平,約有30%的小分子有機物是處理不掉的,個別重金屬更無法處理,當前,我國自來水已知的消毒副産物有300多種,其中有幾十種是可能致癌、致畸、致突變、導致人體免疫力和生育能力下降。
  城市裏的老舊小區自來水安全問題尤其嚴重,普遍存在二次供水污染,記者在個別老舊小區看到,小區內二次供水的水箱處於無人看管狀態,常年不清洗,不消毒,有的水箱連蓋都沒有,水箱內積澱了厚厚的淤泥雜質。
  值得注意的是,水龍頭鉛超標也是影響自來水水質新的隱患,近日,溫州市家庭作坊生産的毒水龍頭被曝光,經檢測其鋅含量超出國家標準十倍,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81倍。“可以想象,這樣的水龍頭污染自來水有多嚴重,而這最後一米的污染,卻對人體的危害不可估量。”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記者説。
  對於管道的清洗,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飲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文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國外可能會定期頻繁地清洗管道,但是國內目前這方面做的就不夠,雖然這幾年的水質監管比原來有了很大的強化,比如要求半年清洗一次管道,並加鈣補氯等,但是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要求。

  水源地污染觸目驚心

  “一些沒有經過處理的超標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了水源的污染,甚至滲透污染地下水,很多地方的水務公司基本形同虛設,對自來水的處理根本沒有達標,很多地方的自來水即使煮沸了也無法達到安全飲用的要求,從水源地到居民家裏的水龍頭,層層隱患直接影響並威脅着人體健康。”環保部一位權威專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這樣説。
  劉文君説,從我國的政策來講,只有劃分為一二類等級的水源基本上才能作為飲用水源,後來因為一二類實在太少,所以三類默認也可以作為飲用水源,而且現有的飲用水源大概也就是一半左右可以達到三類的標準。
  馬軍&&,這幾年水源地污染情況比比皆是,基本上都是污染企業的一些違規排放造成,一旦水源受到污染,往往會在後續處理環節層層加碼,從而形成更多有害物質,造成惡性循環。
  馬軍認為,很多地方政府只顧及到經濟發展,卻忽略了水源地的保護和安全。另一方面,我們的環境管理依然不夠嚴格,違法成本嚴重偏低,很多企業寧願交罰款也不願意在環保方面下工夫,很多企業都在超標排放。
  據監察部的統計顯示,近10年來我國水污染事件高發,水污染事故近幾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國城鎮中,飲用水源地水質不安全涉及的人口1.4億人。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水庫水源地水質有11%不達標,湖泊水源地水質約70%不達標,地下水水源地水質約60%不達標。
  3月14日,環保部公布,我國有2.5億居民的住宅區靠近重點排污企業和交通幹道,2.8億元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這一結果觸目驚心,但也在意料之中。”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説。他&&,隨着我國經濟發展,各種工業廢料、農業化學物質的排放造成我國水資源嚴重污染,但是在水源地水質下降,自來水廠處理工藝和管網設施老化等約束下,儘管自來水廠出廠水質符合檢測標準,但並不意味着居民能夠喝上安全水。

  水質監測監管不能缺位

  業內專家&&,要保證居民飲用水安全,一定要兼顧高標準及嚴問責,更為重要的是對水質和供水設備要保持監測,與此同時對相關責任方的監管更是不能缺位。
  “説白了就是監管不嚴,處罰不夠,才導致有些水務企業不重視水質問題。”劉文君&&。
  據了解,2012年7月1日起,中國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新國標與國際接軌,共有指標106項,與世界上最嚴的水質標準——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該標准將飲用水水質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加強了對水質有機物、微生物和水質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但是,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雖然新標準已經基本覆蓋了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但是仍有一些有機物、聚合物並不在範圍內,比如芳烴等,而且考慮到成本和檢測能力,相當一部分水務企業連106項新國標中的42項基本檢測都做不完。
  還有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由於缺乏實質性的懲罰措施,新國標並不大被地方政府和水廠所重視。因此,頒發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廠在水處理工藝改造方面鮮有進展。因此,高標準的同時還不要忘記嚴問責。另外,為了加強監管,國家應該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讓水質檢測不再是水務企業“自説自話”,水質檢測數據要及時向全社會公開。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水源地變“化糞池”是環保之羞 2013-06-20
聚焦消失的水源地 母親河被玷污 該誰臉紅? 2013-06-06
天津水源地面臨三大威脅 2013-02-27
水源地保護須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 2013-02-27
水質監測結果也該常曬曬 2013-01-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