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月底至3月中旬的一輪急速貶值,當前,人民幣與美元進入僵持階段。本週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現小幅回升。業界認為,人民幣雙向波動已成常態,短期內人民幣不具備大幅貶值或升值的條件,在此基礎上,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或提速。
人民幣雙向波動成常態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今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經歷一輪貶值周期,累計下跌逾2.5%;3月17日,央行宣布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到2%。本週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小幅上揚。11日,儘管中國3月外貿數據表現不佳,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小幅上漲15個基點。
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陸磊認為,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勢是市場判斷所致,波幅很小且正常。他&&,今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是正常現象。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年初國內出口下滑、製造業PMI連續回落、信託産品違約暴露債市風險等偏弱的國內經濟環境,加之近期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規模和加息預期出爐,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國內金融體系,也使得人民幣短期面臨貶值壓力。
此外,2013年5月以來新興市場貨幣的大幅貶值,人民幣也難以“獨善其身”。尤其是印度盧比累計貶值超過30%,阿根廷貨幣短期內累計貶值幅度超過20%,印尼盾累計貶值幅度也近20%,人民幣在外幣普遍大幅貶值背景下難免遭遇一輪“衝擊波”。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日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將來會更大程度上由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逐步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
人民幣仍處偏弱態勢
多數受訪專家預計,從長期趨勢看,支持過去十年人民幣升值的許多因素正在消失和逆轉,如經常賬戶順差明顯收窄、美元弱勢大周期接近尾聲、對資本流出管制逐步放開等,未來中國匯率市場將有更多的雙向波動。此外,2011到2013年,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佔GDP比率已經連續3年低於3%,這意味着中國的經常賬戶已經基本均衡,人民幣短期內不具備大幅貶值或升值的條件。
安信證券分析師高善文認為,短期內人民幣的快速貶值過程可能已經過去,但人民幣仍處在相對偏弱的態勢中。人民幣短期的弱勢可能會隨着經濟的企穩改善而結束。隨着經濟的企穩,私人部門投資可能重新上升,中短期利率開始企穩回升。
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加大了外貿企業的決策難度。一些銀行人士建議,企業自身需要改變觀念,從經營角度出發提前鎖定收付匯的成本或者收益,從而專心於主營業務的發展。
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市場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作為匯改實質性步驟的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備受關注。受訪專家認為,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泰國為例,由於缺乏管理跨境資本流動的機制,在固定匯率條件下開放資本賬戶會帶來災難性風險。
“上一輪人民幣貶值恰恰是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容忍度的考驗,籍此可為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改革鋪墊條件,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接受度,加快人民幣走出去的步伐。”陸磊説。
專家&&,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可以分步進行,先放開長期資本流動,再放開短期資本流動;先放開直接投資,再放開間接投資;先放開流入,再放開流出;同時抓緊推進商業信貸、債券類、股票類、證券交易的相關改革。
事實上,1996年我國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之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一直在穩步推進,如以資本市場開放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證券投資項下可兌換程度;進一步擴大QFII、QDII和RQFII額度,適當降低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進入境內資本市場的“門檻”;允許境外機構將募集的人民幣資金購匯匯出;擴大居民個人用匯自主權,進一步放鬆個人資本項目跨境交易,允許境內居民個人投資境外實業和證券等。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後,如何防止國際熱錢、國際投機資本對匯率的衝擊是一大問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不等於全面解除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各種管制,仍可以保留不同程度的資本管理,特別是金融部門受到跨境資本流動衝擊或發生嚴重的國際收支失衡危機時,可採取宏觀審慎措施和必要的臨時性管制措施。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