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可能低於預定值,外部複雜的經貿外交環境,李克強近三天海南之行和強有力的發言,正在有效穩定外界對中國平衡增長轉型和推動亞太合作的預期。
4月10日上午10點,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開幕大會現場,已經入座的聽眾紛紛起身,因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身影出現了,他即將發表的主旨演講備受期待。
博鰲亞洲論壇自2002年成立以來已經舉辦十二屆,這是李克強第一次以總理的身份出席年會。
會場安靜下來,李克強站在聚光燈下,縱談亞洲的新未來,以及中國將如何尋找新的發展動力。
這屆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即為“亞洲新未來:尋找和釋放增長新動力”。李克強的講話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亞洲和中國增長的新動力到底在哪?
“解決亞洲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發展。發展改變世界,發展創造未來。發展仍是亞洲國家的第一要務。”在演講的開始,李克強連續四次提及發展,語氣堅定。
“總理在他的主旨演講中,明確回答了兩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第一,亞洲未來發展將如何發掘新的動力?第二,怎麼看待中國當前和未來的經濟走勢?”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向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
中國增長動力學
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增長最好的國家,無疑最受關注。中國3月的進出口數據再創新低,出口同比下滑6.6%。這與預期中發達經濟體初步復蘇會拉動對中國需求恰恰相反。這引起了中國增速出現進一步放緩的擔憂,經濟學界普遍預測第一季度增速會低於7.5%。
“總理講話,最大的效應,就是針對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疑慮,給世界釋放一個穩定的預期,吃下定心丸。”向東説。
李克強在論壇上發言着重解釋了他的“合理區間”。去年年底,他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被網民們稱為“中國經濟公開課”而廣為傳播。他在“公開課”中提到中國經濟增速和物價指數的底線和上線,其中增速為7.5%左右,但外界傳播往往誤以為就是7.5%。李克強解釋説,“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個上下幅度,無論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在合理區間。”這意味着,他可能容忍比7.5%更低的增速。
但是“比較充分的就業”目前並沒有清晰的解釋。中國就業數據的準確度一直相當落後,廣受經濟學界詬病,登記失業率並不包括進城的農民工,其數據多年來變動並不大。2013年9月,李克強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首次披露中國的調查失業率為5%。雖然國家統計局早就開始對調查失業率的統計,但是這一數據僅僅在去年公布了一次。
顯然,李克強對就業問題更為關注,將就業作為比經濟增速更重要的底線。他在博鰲論壇的講話也特別強調,“通過擴大就業創業來推動居民收入持續提高。”
李克強對增長動力的概括包括三個方面:改革、調結構和改善民生。通過釋放改革紅利拉動經濟增長是李克強執政思路的主線之一,通過簡政放權改革,建立權力清單制度和負面清單制度,從而激發社會活力,穩定市場預期。“他提到要給予市場更多權力和影響力。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波士頓諮詢公司全球主席博克納説。
一位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我聽説現在到處都在註冊公司,海南也是井噴式增長。”在公司註冊登記制度改革之外,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還通過決議,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範圍擴大,由原來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微企業,擴大到10萬元(含10萬元),並將政策截止期限延長至2016年底。
調結構對中國經濟而言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李克強認識到中國經濟結構存在城鄉、區域和産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於是提出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改革措施包括營改增繼續擴圍、新型城鎮化、推動沿海向內地梯度發展以及發展綠色工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産業。通過這些結構改革,“促進我國産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着力提高生産要素産出率”。
過去十年,中國宏觀經濟結構的失衡不僅沒有緩解,反而進一步加重。其主要體現在投資、消費和出口的佔比上,投資佔比一路狂奔,而消費佔比增速緩慢。李克強將中國十三億人的消費比作需求的“富礦”,並提出採取鼓勵居民消費的綜合政策,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降低流通成本,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尋找亞洲新動力
亞洲都在傾聽中國的聲音,而中國同樣需要傾聽亞洲。
亞洲格局一直是李克強關注的重點。他在上任後首次出訪的國家中就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去年十月,他又到訪了文萊、泰國和越南三個東盟國家。
去年以來,新興經濟體中的印度、印尼等國普遍出現了資金外流、貨幣貶值的現象,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對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出現了新變化。
如何尋找亞洲發展的新動力?李克強給出的答案是:堅持共同發展的大方向,結成亞洲利益共同體;構建融合發展的大格局,形成亞洲命運共同體;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打造亞洲責任共同體。
目前,亞洲地區展開了多項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其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東亞地區參與成員最多、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談判。RCEP談判啟動於2012年,面對16個發展程度各異的談判成員,RCEP表現出更多的靈活性。“RCEP採取循序漸進方式,兼顧成員國不同發展水平,不排斥其他區域貿易安排。”李克強説。他同時提議,可考慮啟動亞太自貿區(FTAAP)的可行性研究,以實現亞太地區貿易投資利益最大化。
對於亞太地區的另一個自貿區談判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李克強説,中國對此持開放態度。“只要有利於世界貿易的發展,有利於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中方樂見其成。”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融合發展的基本條件。為了給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中國提出了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提議。按照規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註冊資本金規模初步考慮為500億美元,由成員國分期繳納。中方已經成立了籌建工作組,並計劃於今年秋季簽署籌建政府間框架備忘錄。
無論是共同發展還是融合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李克強引用孔子的話來解釋中國的立場。他説:“我們重情義,不會虧待朋友;我們講原則,堅定維護根本立場。”對於南海問題,他明確&&,對加強海上合作的積極行動,會傾力支持;對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為,則會果斷回應。
和四國簽署系列合作協議
博鰲論壇,正是中國和亞洲交匯的一個重要平台。
在抵達博鰲之前,李克強在三亞先後會見了老撾總理通邢、東帝汶總理沙納納、納米比亞總理根哥布以及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來到博鰲後,他還分別會見了韓國總理鄭烘原、巴基斯坦總理謝裏夫。
在三亞,中方分別與老撾、東帝汶、納米比亞和澳大利亞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這些協議圍繞中國目前對外經濟交往的幾大核心議題--自貿區和投資協議、區域互聯互通及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4月8日下午,李克強在海南三亞市和老撾總理通邢舉行了會談,這是他們一年之間的第二次會面。李克強&&,中老鐵路是當前兩國大項目合作的重點,希望盡快簽署兩國政府間鐵路合作協議。通邢回應稱,將重點推進老中鐵路合作項目儘早取得實質性成果。
這條鐵路從地處雲南省的中老邊境城到老撾的首都萬象,全長400余公里,是中國泛亞鐵路建設規劃中的一部分。但項目進展並不順利。2010年12月,老撾國會批准了這一項目。2011年,出席中國-東盟外長會議的老撾外交部長通倫西蘇裏曾透露,鐵路整體設計工作已經完成,老撾境內段預計當年4月25日開工。但此後,工程並沒有如期展開。
中國政府網的消息稱,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雙邊金融等領域合作文件的簽署,但沒有透露具體的協議,是否和鐵路建設融資有關尚不確定。
中國還和東帝汶簽署了雙邊經濟技術、旅游等領域一系列文件。國家旅游局的網站顯示,當天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和東帝汶旅游部部長黎發芳代表雙方簽署了關於旅游合作交流意向書的文件。
納米比亞是出席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唯一非洲國家。4月9日上午,李克強和根哥布共同見證了雙邊經濟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礦業、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合作文件的簽署。李克強&&,中方希望納方儘早批准《中納投資保護協定》。
4月9日下午李克強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的會談是重頭戲,也屬於中澳總理年度定期會晤的活動之一。
在迎接阿博特的歡迎儀式上,當李克強和阿博特檢閱完儀仗隊,他們沒有直接走向會談現場,而是在檢閱台前交談起來。當時沒有翻譯在場,外人並不知道他們談話的內容,這次在戶外高溫條件下進行的對話在五六分鐘後結束。在隨後開始的會談中他們透露,兩人討論的是馬航MH370航班的搜救工作。
在接下來的會談中,雙方談及中澳自貿協定談判。李克強説,早日簽訂中澳自貿協定是雙方的重要共識,希望雙方能達成更加平衡、高水平的協定,中方期待澳方繼續為中國企業赴澳投資經營提供公平環境。阿博特也&&,將加快澳中自貿協定談判進程。
會談結束後,中澳兩國總理見證了雙邊金融、農牧業等領域合作文件的簽署。據中國銀聯官方網站消息,中國銀聯董事長蘇寧分別與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集團和澳新銀行代表在海南三亞簽署合作協議,約定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太島國全面開展銀聯卡業務合作。
這是李克強第一次以總理身份出席博鰲亞洲論壇,但並不是他第一次來到博鰲,他第一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是在2012年。
4月10日早上,在會見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成員時,李克強説:“很高興和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的各位理事見面。我記得在兩年前我們就見過面,這裡都是老朋友。老朋友見面也總是有新話講。”
李克強在博鰲的活動以另一場會見活動結束。在離開博鰲之前,李克強與30名中外企業家代表進行了座談,其中包括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阿爾馬迪、沃爾沃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歐羅夫 佩森和澳大利亞FMG首席執行官安德魯 福利斯特等人。
李克強説:“今天我在博鰲參加了多場活動,這是最後一場,可以説我的博鰲之行就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