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證券行業的115家證券公司當中,現在恐怕沒有哪家公司像恒泰證券一樣受關注:正處在上市前夜,更關鍵的是,其背後是中國資本市場神秘莫測卻又大名鼎鼎的“明天係”。 稍早之前,上市公司華資實業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收到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來的《中國證監會內蒙監管局輔導備案材料受理通知》(內證監上市字[2014]7號),恒泰證券自2014年2月25日開始進入上市輔導期。目前該公司總股本為21.95億股,華資實業佔其總股本的14.03%。 公開資料顯示,恒泰證券前身為內蒙古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9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增資改制並更名為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1.95億元,註冊地為呼和浩特市。公司在內蒙古自治區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主要城市設有42家證券營業部(另外恒泰長財子公司在遼寧、吉林設有18家證券營業部),在北京和深圳分別設有投行和自營分公司,並擁有恒泰長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恒泰期貨有限公司、恒泰先鋒投資有限公司和恒泰資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全資子公司。 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115家券商當中,按照合併報表計算,恒泰證券總資産位於第54位,凈資産位於第43位,凈利潤位於第56位。從其他指標來看,其凈資本則較為靠前,為35.50億元,同比增長12.64%,位居第37位。而從營業部的分佈來看,則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地區。總的來看,恒泰證券是一家規模不大的中型券商。 從業務收入構成來看,恒泰證券2012年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為4.61億元,佔比為62.84%,較2011年的5.41億元下滑了14.79%。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為3.61億元,證券承銷業務金收入為4882萬元,保薦業務服務凈收入為900萬元,財務顧問服務凈收入為170萬元,受託客戶資産管理業務凈收入為4012萬元。利息凈收入則為5151萬元,投資收益為2.46億元。總的來看,作為一家區域券商,和大多數券商一樣,恒泰證券的主要收入仍然來源於經紀業務收入,不過由於在凈資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恒泰證券在類貸款業務上收入增長較快。 實際上,拋開恒泰證券本身的規模不談,目前在證監會發審委上排隊等待上市的券商就包括國信證券、第一創業證券等多家券商。讓恒泰證券受到市場關注的最主要原因則是其背後的隱形“巨鱷”:明天係。資料顯示,華資實業的實際控制人為明天控股有限公司,據媒體報道,雖然僅有14%的持股比例,但明天係實為恒泰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稍早之前,在幾經波折之後,哈爾濱銀行在H股掛牌上市,成為繼重慶銀行、徽商銀行之後,又一家赴港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哈爾濱銀行H股每股發售價為2.90港元,募集資金總規模達到11.3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最大的一宗IPO。在哈爾濱銀行現有股東構成中,有多家資本市場熱傳的明天係公司位列其中,而在此前《新財富》雜誌的調查中,明天係被指參控股銀行的數量高達十幾家,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正是與其有較密切股權關係的銀行。另據媒體報道,作為明天係掌門人的家鄉,山東的城商行股東中也不乏明天係公司身影,較為典型的是濰坊銀行和泰安市商業銀行,其十大股東中疑似有多家明天係公司潛伏。 今年年初,生命人壽頻頻舉牌金地集團,一度引發外界關注。此前市場一直盛傳生命人壽的背後,其實就是肖建華麾下的明天係,明天係原本只是生命人壽的小股東,其大股東地位是後來通過深圳市國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現名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逐步實現。此前亦有相關保險業內人士曾透露,深圳國利其實就是明天係單獨為控股生命人壽成立的公司。2010年11月,生命人壽原總經理段景泉以個人健康原因辭任後,隨後出任華夏人壽總經理一職,而當時的華夏人壽董事長李飛則被認為是明天係舊將。另外,李飛早前曾供職於新時代證券有限公司,而新時代證券正是早期明天係進行資本運作的主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