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嚴重過剩 誰讓影視劇賒賬成了常態
2014-04-04   作者: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在近日落幕的第十三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影視發展論壇上,包括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會長尤小剛、北京電視台影視劇中心主任助理於金偉在內的多位資深從業者,不約而同地提到日益凸顯的影視劇欠款問題。對於不少製作方而言,電視台賒購影視劇已然成了“甜蜜的負擔”。
  千萬元片款
  被欠兩年至今收回無望
  成立於2010年的北京某影視劇製作公司,原本50人的工作團隊如今只剩下包括管理層在內的10人。其總經理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訴苦:“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就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我們最怕影視劇賣出去後收不回錢。至今有幾家衛視還欠着公司總計近1000萬元的購劇款,這都兩年時間了,估計今年也沒戲了。”
  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發現,製作方被拖欠影視劇製作款,在業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小剛就算了這樣一筆賬,如今全國一年用於電視劇生産的資金投入大概在五六百億元。而作為買方主力軍的全國各大電視台、衛視,付款力也就在一百六七十億元,“大&小&買戲的錢就這麼多,不欠款都不可能”。
  國際電視電影交易中心CEO龍童認為,由於電視劇産量供過於求,現在處於典型的買方市場,一切都是電視台説了算,一旦影視劇收視率欠佳,電視台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廣告收益,這樣一來也勢必會使得製作方的利益受到牽連,欠款也就屢屢發生。
  於金偉無奈地&&,電視劇整體的播出量並沒有大幅度增加,因此廣告費就不會增加,隨着經濟大勢的調整,播出平台的廣告收益出現明顯縮水,今年很多一二線衛視廣告收益都有所回落。儘管收益減少,但電視台還得咬牙買劇,沒錢買就只能靠賒購。
  産能嚴重過剩
  寧願賠本也要賺“吆喝”
  目前僅北京就有影視製作機構2160家,每年上萬集的電視劇年産量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劇集能夠在電視台、衛視播出。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秘書長王鵬舉舉例道:“2012年我們發放了1.71萬餘集發行許可證,去年首播了不到9000集。這也就意味2012年領取許可證的電視劇中,有8000集要押箱底了,虧了、賠了。”
  “影視劇拍出來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在電視台播出,只有播出了才能多多少少獲得收益。但是如果不播出那就鐵定一毛錢都賺不到。所以即便電視台是賒購,我們也只能同意。一邊是爭奪激烈的播放渠道;一邊是日益高昂的製作成本,兩邊都得兼顧。”某業內人士如此感嘆。
  龍童&&,最容易出現欠款問題的電視劇主要集中在首輪播出時收視率表現較低的電視劇,以及二輪售賣時,被經濟實力弱的買方買走的電視劇。業內人士&&,由於看收視率不好,達不到播出方的預期,因此很多公司被欠款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都有可能。
  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如今圈內賺錢的公司少之又少,如果電視台、製作公司之間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機制,那未來影視劇市場遲早會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漩渦,傷害産業健康發展。
  提升劇集質量
  須由第三方機構加強監管
  在從業者看來,要想使欠款問題得到有效抑制,首先就需要建立一個第三方監督機構。對此,於金偉&&,買賣雙方都不容易,目前行業內需要一個機構或者部門,使得各個協會和各個産業環節之間加強&&,並制定、&&適用於市場發展的規則和規範。
  尤小剛&&,業內一些資歷較深的公司因為信息來源更加暢通,所以他們在判斷、調整劇集製作計劃時會更加迅速、準確。而一些新成立的公司,由於信息來源不準確,往往道聽途説,從而導致盲目投産,最後碰到問題很多。電視劇從內容、題材到生産方式,包括電視台和電視劇製作單位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
  於金偉進一步強調,“電視劇製作方所拍攝的作品,要保證達到一定的品質才可以。如果品質難以保障,就會影響播出效果,作為買方,預購産品的風險也自然會增大,這是很可怕的事情,許多時候我們都是在靠天吃飯,天就是在座的各位,你們做什麼,我們買什麼,你們做什麼品質,我們播出的品質就是靠你們”。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文 代小傑/製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光線傳媒:影視劇投資夯實壯大路 2011-10-14
樂視網:2011年將是影視劇網絡版權價值新紀元 2010-12-31
影視劇與地方政府熱戀算哪齣戲 2010-08-26
影視劇與地方政府的“熱戀”算哪齣戲 2010-08-26
影視劇與地方政府的“熱戀”算哪齣戲 2010-08-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