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龍:美互聯網金融經驗不能照搬
2014-04-04   作者:記者 劉凡 楊琪/紐約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剛結束不久的中國兩會上,互聯網金融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受到廣泛關注。互聯網金融千人會華爾街分會秘書長、金融界專業人士蔡凱龍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中美兩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走的是不同道路,美國經驗可以借鑒,但不一定能完全照搬。
  蔡凱龍説,中國金融體系仍以銀行為主,在低存款利率和高貸款利率背景下,居民的金融投資産品相對缺乏,因此像餘額寶這樣産品的出現就受到了廣泛歡迎,“這對居民消費和投資的影響是非常正面的”。
  “特別是國內現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非常發達,所以像微信、支付寶移動二維碼掃描支付這樣的服務給用戶帶來巨大便利,這是國內互聯網企業設計金融産品時考慮的重要因素,”蔡凱龍説。
  他&&,類似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支付業務讓傳統金融業不再處於長期壟斷地位,這會倒逼銀行業金融改革,並有助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
  但蔡凱龍同時提醒,在看到金融産品和金融創新優點的同時,還要考慮其潛在的風險。他認為,支付領域的風險相對較小,因為它只是第三方支付,但貨幣市場基金有一定投資風險。此外,移動通訊在為互聯網金融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同時也不可避免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蔡凱龍特別提到,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支取和轉存是有次數限制的,超過規定次數就要支付罰款或者調低利率。然而,現在國內的餘額寶可以隨意存取,這種情況不可能一直存在。
  蔡凱龍説,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美國經驗可以借鑒,但不可以完全照搬,因為它的發展和中國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另外,中國和美國的法律也不一樣,政策細節方面沒法照搬,但美國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體系值得中國參考。
  第一,美國成熟的個人和企業信用體系能提高違約成本,降低違約概率。
  第二,美國互聯網金融有嚴格的市場准入門檻,需要提供註冊資金,還需要去州政府註冊和審批。而國內的互聯網金融業目前對市場准入要求不是很嚴。
  第三,美國有一個非常完善的信息披露體系,金融産品都有全面、真實、無偏差的信息披露及風險提示。
  蔡凱龍説,中國的金融産品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相對欠缺,很多內部操作都沒有對外公開,比如如何投資並獲得高收益率?消費者可能並不知道其中存在的風險,有的甚至還存在欺騙或誤導消費者的情況。因此,他建議國內可以學習美國在信息披露方面比較嚴格的做法,並加大監管力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互聯網金融協會獲國務院批復 明確五大監管原則 2014-04-03
央行籌建一級協會監管互聯網金融 2014-04-02
互聯網金融應實施“負面清單”監管 2014-03-28
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 2014-03-27
中國電信否認攔截美國互聯網信息 2010-11-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