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整個經濟疲軟和違約風險加大等因素影響,一季度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1286款集合信託産品,總發行規模為2104.5億元,環比減少近四成。與此同時,超20家上市公司認購近60億元信託産品,業內人士認為,這也將加大其未來的財務風險。 用益信託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1286款集合信託産品,總發行規模為2104.5億元,環比減少1381.3億元,降幅達39.6%。其中,該信託産品的平均期限1.59年,平均年收益率8.84%。 對此,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今年以來,隨着整個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以及信託違約事件不斷增多,勢必給新信託産品的發行帶來很大影響。另外,隨着銀行等金融機構收緊房貸,提高融資門檻等措施,未來信託融資成本也將“水漲船高”。 據普益財富發布的最新信託市場月度報告顯示,2月共有50家信託公司發行了391款集合信託産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110款,降幅34.27%。從資金運用領域看,投資於證券投資領域的産品51款,環比減少27款,佔比下降0.13個百分點;投資於房地産領域的産品44款,環比減少14款,佔比上升2.78個百分點。 對此,某信託業內人士認為,信託整體發行市場呈冷清態勢。但不同投資群體和不同融資行業也不盡相同。目前來看,專業知識匱乏、抗風險較低的個人投資者有很大收斂,而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手中“不差錢”,且又喜歡“不務正業”的上市公司則仍不畏風險,把趴在賬面的錢放在了信託理財市場;而融資企業在方向選擇上,也多以暴利行業和朝陽行業為主。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信託産品的公告,認購資金規模近6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其中,單一信託佔比重不斷增大。同花順iFinD的數據顯示,從去年初至今,A股上市公司投資信託産品共64筆,其中單一信託佔比近三成左右。 “單一信託即信託公司根據有實力的資金委託人的要求,單獨設立的信託計劃。由於這種産品資金來源單一,收益比集合信託産品要高一些。”業內人士&&,類似産品預期收益率超過10%是普遍情況,自然更受上市公司的青睞。不過,這也加大了上市公司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