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違法:沒有暴利就沒有暴力
2014-04-02   作者:記者 趙東東/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據報道,國土資源部近日公布了新掛牌督辦的兩起違法用地案件,其中包括河北省雞澤縣曹莊鄉政府違法用地案。在該案件中,當地鄉政府借京津冀和産業園的概念,行違法佔用農田之實。而此前,國土資源部還公布了5起典型土地礦産違法案件。
  不少網民認為,土地財政思想作祟,政府徵地行為缺少有效制約監督,徵地背後巨大利益驅動是土地違法案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唯有打破土地財政,斬斷強徵利益鏈,規範政府徵地行為並進行有效監督,嚴懲相關責任人才能有效保護農民土地權益。

  農民成土地違法最大輸家

  博主“余豐慧”認為,城鎮化高速推進,徵地拆遷在所難免,關鍵問題在於給被徵地農民以合理補償。所有強徵引發的各類惡性事件甚至人命案件無不與在利益補償上出現大的分歧和偏差有關。
  網民“CC她爹”&&,“徵你一頭牛,補你一隻雞”,農民失去土地,如何安放生活?徵地拒絕暴力,也應拒絕暴利。尊重農民話語權、議價權,按市場定價原則補償,別讓吃虧的總是農民。
  網民“黑牛溝”稱,徵地拆遷涉及政府部門、開發商和徵地農民三個主要利益主體,如果在金錢與權力的結盟中,總是以公共利益的名義獲得土地,然後轉變用途、獲得土地暴利,那麼農民無疑就是最大的輸家。

  強徵強拆背後是暴利

  對於頻發的土地違法事件,有網民認為,土地財政思想作祟,政府徵地缺少有效制約監督,農村基層民主不健全以及徵地拆遷巨大利益驅動,是背後主要誘因。
  網民“沃山沃水”&&,強拆強徵,損民肥官是明擺在桌面上的事:一是可以提高當政者的政績,有了項目特別是大項目,打通了上升管道;二是土地財政在作祟,賺得盆滿缽滿的是當地財政;三是招商引資的提成對地方官員來講是筆大收入;四是依附體制的拆遷公司通常是利益集團的裙帶。
  網民“來到海邊看地球”認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達到嚴重依賴程度,在鉅額地方債壓頂用投資拉動經濟創政績的衝動下,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民眾賴以生息的土地,在給予極少補償甚至強徵、強拆的情況下,大肆侵佔農民土地。
  網民“段郎説事”認為,中國農村徵地悲劇頻現是不合理徵地制度和發展模式造成的。地方政府既是徵用土地政策制訂者,又是政策執行者,甚至連補償決定權、調解、處置一肩挑,這種局面非改不可!
  網民“李春華律師”&&,一些基層政府沒能盡力維護群眾利益,在一些土地徵收糾紛中,甚至存在官商勾結的“強徵利益鏈”。

  打破土地市場壟斷

  網民“楊遴傑”認為,要根本扭轉土地違氾濫局面,還需要在制度上下功夫,一是司法體系要保護民眾土地權利不受侵害,讓違法行為無法開始;二是對違法行為實施到位的懲罰,懲前毖後。
  網民“張衛斌”&&,土地資源有限,靠賣地過日子並非長久之計。各級地方政府需要盡快擺脫對土地財政的過分依賴,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博主“余豐慧”認為,應打破政府壟斷土地市場的局面,在土地經營上引入市場機制。改變改革目前政府性公司從農民手中低價圈地、高價賣給開發商的狀況。必須使農民以擁有土地經營權(相對所有權)資格直接參與到土地徵用議價之中並且成為交易議價主體。逐步實現土地徵用由土地經營權的農民與土地需求者直接交易議價,使得市場機制在配置土地資源上發揮主要作用。這是保護土地經營權者利益,杜絕暴利強徵的治本長效之策。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督察顯示:西北土地違法違規問題較為嚴重 2014-02-07
國土部整治多省市土地違法違規 2013-06-28
須建立有效監督 嚴懲土地違法 2012-09-25
[網民關注]建立有效監督機制剎住土地違法之風 2012-09-25
土地違法半年2.9萬件 "紅線"為何難成"高壓線" 2012-09-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