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生: 讀報,題為資本下鄉走樣,土地流轉非農化,不禁樂了。資本就是逐利的,它走什麼樣?農民種糧都不賺啥錢,就是搞點口糧,你指望資本付那麼高土地流轉費再去老老實實種糧?頂多搞點經濟作物就算了不得了。會走樣的是政策設計和政策執行,資本不會走樣。 李稻葵: 為什麼機動車搖號是愚蠢的辦法?打個比方:醫院容量有限,得感冒的和馬上要生孩子的一起搖號,搖上的可以住院。合理嗎?汽車不是必需品,讓市場價格調節牌照是真正的公平。 孟曉蘇: 該向誰放款?在産能過剩情況下,説金融要支持實體經濟向製造業放款!殊不知那只會增加存貨加重過剩。説金融要貸款小微企業!殊不知大企業主産品滯銷,生産配件的小微企業如何賣掉産品?人們忘了發展實體經濟的前提是“強化消費導向”,不啟動最終消費就會繼續煎熬於困境。 易鵬: 保定真的會成為“副都”嗎?全國有很多城市也提出打造金融中心,可最後有幾個成的?想嫁都教授的姑娘不少,幾個能如願?未來最終的定局還要看國家層次來&&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如果不按照市場主導模式來推,行政宣布一些單位搬遷到保定當天就是這些單位職工大面積辭職的開始。 連平: 下調存準率意味着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這一功能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也有,需要考量的是以何種工具來實現這種功能更好,副作用和成本都較小。而公開市場工具不具備的功能是,存準率下調有助於直接改善銀行存款偏緊狀況,銀行存款準備金可以少徼,問題是這點上大中小銀行苦樂不均。 董登新: 過去十年,萬科每年現金分紅均未超過0.2元/股,2013年派現是一個突破,還是一個例外?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事實上,大多數A股上市公司將現金分紅看作是股東從公司身上割肉,仍很不習慣、很心疼。更別説像境外公司那樣“按季分紅”了!中國股民要想獲得“按季分紅”的股東待遇,可能仍需等待若干年。 向松祚: 德國的城市布局戰略和管理更值得我們借鑒。他們將政治中心、經濟、金融、製造中心分開,合理布局,沒有特大城市,除柏林外,基本都是百萬以下的中小城市,方便宜居。德國住房租賃市場規範,約三分之一人口一生租房,照樣安居樂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