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和中國人保財險推出了霧霾險,然而上線僅一週就被保監會緊急叫停。專家認為,從保險的大數原則和可保利益原則上來看,霧霾險在産品設計上確實具有明顯的“硬傷”,霧霾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難以確定,賠償面過於寬泛等,會導致理賠難等問題。 近年來,我國頻現大範圍霧霾,人們對於空氣質量的關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治霾也已成各界共識。然而,治霾是個長期工程。面對短期內難以消散的霧霾,保險業率先開始創新,兩大保險巨頭推出了霧霾險。 中國人保財險於17日在北京地區推出“空氣污染健康損害保險”。該産品保險期限為一年。在此期間,只要北京連續5天AQI(空氣質量指數)指標監控值大於300,將直接給付最高300元的污染補貼。另外,在保險期內,因霧霾致病住院的,可享受每天100元的住院津貼,最高賠1500元。 與此同時,中國平安保險集團18日也宣布“向霧霾宣戰”,推出“平安霧霾健康險”和“平安霧霾指數險”兩款霧霾險産品。 平安養老險推出的“平安霧霾健康險”專項承保霧霾環境下的高發癌症肺癌,為特定呼吸系統疾病提供住院津貼。另外,如果連續7天AQI(空氣質量指數)超過設定值,投保人將獲贈相應的健康檢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平安霧霾健康險”於3月14日正式上線內測,首張保單産生於17日。 平安産險推出的“平安霧霾指數險”則重點關注空氣質量指數,面向北京、石家莊等7城市居民和旅游者,一旦所在城市空氣質量指數超標,投保人即可獲得“惡劣天氣津貼”。 然而,記者26日從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了解到,霧霾險推出當周即被保監會叫停,“上周末就收到保監會要求暫停産品銷售的通知了”。與此同時,中國人保財險客服也明確&&24日起暫停銷售“空氣污染健康損害保險”。 根據媒體報道,保監會叫停霧霾險是因為霧霾險與保險本質相悖,不再是保險産品,更像是博彩。保險産品要滿足兩大原則,一是要有可保利益,二是要符合大數法則。而霧霾險不符合這兩條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係教授胡波認為,霧霾險這一創新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霧霾確實可能導致人的身體健康受損,但是值得賠付的這一部分已經被健康險所覆蓋,因為保險的一大原則是可保利益原則,只有人確實有了經濟或健康損失,才應該得到保險賠付,如果人確實患上了呼吸系統等疾病,完全可以通過健康險來得到理賠,而且健康險的條款是不考慮誘因的,除非特重大疾病才有一些特別註釋。 另一方面,可操作性上,如何確定疾病和霧霾之間的因果&&,很難做到,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沒有可行性。保險賠付需要確定的理賠理由以及實際損失,因此可能導致理賠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