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場]“穿戴打扮”也可能成為安全“禁區”
大慶煉化公司生産區見聞
2014-03-28   作者:記者 許正/大慶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記者走進中石油大慶煉化公司生産區採訪時,在廠大門口看到了這樣一幕:每個進入大門的人員都必須刷卡進入,而外來施工人員則要由保衛人員檢查入廠證件,核實身份信息,還要查看是否攜帶煙火進入廠區。對本廠員工嚴格,對承包商也同樣嚴格是大慶煉化公司嚴格遵守的行為準則。
  “入廠檢查是控制無關人員進入廠區的重要環節,每一名外來施工人員都要先經過安全教育,考試合格後才能有入廠資格。”安全環保處一位安全監督人員説,每年在煉化公司施工的外來人員上千人,確保安全來不得半點疏忽。
  石油煉化企業一向是安全事故的“高發區”。每一次的“小狀況”都極有可能誘發一個大問題的産生,這也讓煉化工人把安全生産這根弦時刻繃緊。
  記者在大慶煉化公司生産區內看到,寬闊的廠區裏,管線縱橫交錯、煉塔聳立、儲罐密布,易燃爆與危險的標誌隨處可見。工作人員介紹説,進入生産區就要按照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而今年大慶煉化公司重新修訂的《安全環保管理與基礎工作考核細則》涵蓋了安全環保工作的方方面面,違紀的考核力度更大。
  “‘有毒’和‘易燃易爆’是煉廠車間裏面的最大特點。”具有多年經驗的聚合物廠工作人員李莉説,“就拿聚合物廠來説吧,車間一旦停電,不但裝置中的催化劑會失效,毒害氣體也有揮發的風險!”
  不過,大慶煉化自有一套應急機制以應對突發狀況。該企業打造的“裏三層”污染應急防線,可將污染物阻攔在一定範圍內,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溢出的可能。
  嚴格甚至嚴苛的安全巡檢制度也是煉化企業的一大特點。在大慶煉化的煉油二廠生産裝置車間,每一次的值班負責人都要隨機在裝置管線的“暗處”挂上牌子,考驗當天的巡檢工人能否將牌子撿回,通過這種方式測試他們檢查設備的精細程度。
  “幾天前,草地上出現了一塊水跡,很多人都會以為是雪化後的融水,可被我們廠細心的工人發現後,認為是地下管網的老化滲漏,後經查證真是這樣,避免了一次塌方的可能!”煉油二廠的工作人員倪慶麗説。
  在這種嚴格的工作條件下,女工們日常頗為青睞的“穿戴打扮”也幾乎成為“禁令”。比如説,耳環、項鏈等金屬首飾絕不能帶進工廠,喜歡留長髮的女工也要將頭髮高高盤起,只能穿防靜電的平底鞋等等。常年在廠區工作的女工人告訴記者,相比引發生産安全事故的危急,這點“犧牲”微不足道。
  許多年輕人“賴以生存”的手機也需要“高高挂起”,就連工服的穿戴也需要謹慎細緻。記者進入廠區車間採訪時,常有並不相熟的工作人員走過來提醒“衣服前面的扣子要係得緊一些”、“安全帽底下的帶子應該勾在臉上,更謹慎些”。
  在煉化公司的儲運廠,伴着轟鳴聲響,裝油的車輛井然有序。工作人員丁一告訴記者,明火在這裡必須“絕緣”。臨近中午,為一線工人送飯到崗的車輛在廠區內來回穿行,許多生産車間的工作人員必須“綁”在崗位上,保證生産安全。
  石油煉化企業對於安全生産的細心和嚴謹讓人印象深刻。有時候,“安全”與“危險”的距離似乎就只在人“一念之間”。當安全生産的理念深入人心、化為自主行動時,就是對所有人的生命和國家財産的最大負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一個石油煉化企業的環保樣本 2013-06-03
中國明確石油煉化生産環節消費稅有關政策 2012-11-17
中石油煉化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2012-04-23
李正光與大慶煉化的國有企業創新發展之路 2008-12-23
秦光榮:雲南已經確定建立石油煉化基地 2008-01-2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