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違約風波給銀行代銷信託産品敲響警鐘。3月27日,工行行長易會滿在工行2013年業績發布會上披露,目前,工行整個信託代理收付業務規模共有117億元,涉及24個項目,總體風險可控。對於未來和信託公司的合作,易會滿強調:“將實行嚴格的合作名單准入制度,實行嚴格的限額管理措施,以及嚴格的動態調整和結構調整。”
對於信託産品出現的風險,易會滿認為,只要是金融業務就會有金融風險,出現幾筆風險事件很正常,關鍵是問題出現後要理清責任,誰的責任就要由誰來負責。“一旦出了問題,我們會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來履行,實際上,這也是銀行跟第三方合作代理業務的本質,就是説我們只需要主管到位,我們代售方是可以免責的,信託公司賣者有責,而買者需要自負。因此,我們不存在兜底或者擔心。”易會滿強調。
易會滿説,我們在整個信託代理收付業務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排隊梳理。儘管這些信託項目是由信託公司負責盡職調查,但是我們也參與了調查,覺得目前這些項目還是風險可控的。
近兩年來,由於銀行信貸投放規模偏緊,與信託公司的合作成為趨勢。易會滿説:“工行在經營轉型過程中,跟各種金融同業機構進行合作,這是業務發展的需要,也是經營轉型的需要。這幾年,我們一直跟信託業有非常好的合作,合作主要是兩大塊,一是信託代理收付,第二塊是代客投資,也就是委託信託的業務。”然而今年初,由工行代銷的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30億元信託産品遭遇了兌付危機,一時間讓工行這一代銷方也陷入了被投資者“討債”的困境。
近日,有消息稱,銀監會已經對一些銀行代銷第三方機構産品的風險進行了摸底,而銀行也在大幅縮水信託代銷業務,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工行並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暫停相關代銷産品的業務,而是採取了更為嚴格的准入標準和風險評估審核機制,在防風險的前提下,傾向於選擇資本實力雄厚、業務經營穩健、風險控制水平高的信託公司開展相關業務合作。對於代客投資的委託信託業務,工行也將按照表內的流程管理。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在代銷第三方機構的産品時,包括代銷信託産品,由於是銀行內部員工代理操作,整個流程下來並沒有第三方機構相關人士與投資者進行溝通,因此,銀行在業務操作風險方面也值得重視。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