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時間27日,世貿組織(WTO)公布中國訴美國關稅法修訂案世貿爭端案專家組報告,裁定美涉案反傾銷反補貼措施違反世貿規則。業內指出,這是中國主動運用世貿規則挑戰美國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獲得的又一次重要勝利。一方面,本案直指美國雙反措施中的體制性問題,將迫使美國修正錯誤做法。另一方面,我國涉案的24種産品將直接獲益,輸美反補貼稅有望大幅降低。
在本案中,中方主要挑戰了美國貿易救濟中的兩個體制性問題:雙重救濟做法和關稅修訂案。在雙重救濟做法上,專家組認為,美國商務部在2006年至2012年間對華發起的25起雙反調查中,同時徵收反傾銷稅(基於“非市場經濟”方法)和反補貼稅,卻未進行避免雙重救濟的稅額調整,違反了WTO的規則。
“這一裁決是繼我國訴美反傾銷反補貼案後,WTO再次確認美國有關做法不符合世貿規則,是中國在雙重救濟問題上的又一次重要勝利,將進一步迫使美方放棄錯誤做法,並重新審查涉案雙反措施。”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楊國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據介紹,本案涉及的雙反措施,涵蓋了2006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間美國商務部對我國最終決定徵稅的幾乎全部雙反措施;涉及工業品、新能源産品、化工産品、農産品等共計24種産品,以這些産品雙反調查終裁前一年的出口美國金額計算,涉及中國企業每年出口金額逾72億美元。
“也就是説,如果WTO終裁依然認定美做法違規,那麼美國商務部就必須執行裁決,修正錯誤做法,最大可能結果就是降低反補貼稅。這對於我國企業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可以自動獲得調低的稅率,對有些企業來説,可能就意味着之前美國市場緊閉的大門可以再次打開了。”一位法律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
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來看,目前反補貼已經成為我國貿易摩擦的新領域和熱點。據統計,中國遭遇的反補貼調查數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位,2007至2011年均是全球反補貼的最大目標國。“尤其是伴隨着2016年‘非市場經濟地位’失效的到來,反補貼將越來越多,這樣的背景下,及早準備,對不符合世貿規則的做法主動出擊是非常必要的。”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按照世貿爭端解決程序,美方有權在60天內提起上訴,最終裁定將在3至4個月發布。“本案中美方做法存在明顯違規,因此即使美國上訴,估計最終也會敗訴。”上述法律人士分析。
不過,另一方面,在我國挑戰的另一體制性問題,即美國關稅修訂法案(GPX)上,中方未獲專家組支持。
此前,在缺少國內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自2006年開始對華採取了20余起反補貼措施。當這些措施的合法性在美國國內法院受到挑戰後,美國不但沒有修正錯誤做法,反而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匆忙通過了GPS法案,明確授權美商務部可以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適用反補貼措施,並將適用範圍追溯至2006年11月20日以來發起的所有反補貼調查。
本案裁決中,專家組三位成員中有兩位認為美國立法未加重進口負擔,並據此裁定GPX立法未違反世貿規則。“中方對此非常遺憾。”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27日指出。
楊國華&&,當前,世界經濟的復蘇勢頭依然十分脆弱,遵守世貿規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公平的貿易環境是促進全球經濟加快復蘇的必要條件,也是中美等經貿大國的共同責任。“美國在涉案措施中的做法是對貿易救濟規則的濫用,已被裁定違反世貿規則。我們希望美國商務部能及時糾正錯誤做法,為國際貿易創造良好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一天前,WTO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産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産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
“一個是我國坐在被告席上,一個是我國坐在原告席,一輸一贏,這確是國際爭端解決的真實寫照,即輸贏都有可能。關鍵在於作為世貿的成員國,要善於利用世貿規則為國內産業爭取合法權益。”業內人士指出,在我國訴美國的本案中,我國採取了將24種産品打包訴訟的方式,這樣既能節省成本,又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且本案與此前的我國訴美國雙反措施案,同樣直指美國國內體制性問題。這都是我國越來越善於靈活利用世貿規則的表現。
“隨着我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可以預見將來的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依然會很多,我們應繼續提高對WTO規則的重視程度和熟悉程度,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WTO規則,為國內産業爭取權益並能在適當的時候積極反制。”屠新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