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於3月22日-24日在釣魚&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在“應對産能過剩”對話會上發表演講。
以下為發言實錄:
蘇波: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第15屆年會,並就化解産能過剩問題與大家交流,産能過剩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經濟現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適度的産能過剩是一種自然現象,可由市場自行調節,也有利於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在中國目前一些行業出現了嚴重的産能過剩,2010年底一些行業産能利用率為鋼鐵72%,水泥
73.7%,電解鋁71.9%,平板玻璃73.1%,船舶75%,2013年有些行業的産能利用率還在下降,比如船舶行業利用率跌到65%,有些行業出現
了全行業的虧損,比如説電解鋁行業,這些産能利用率明顯低於正常的工業發展水平,造成這些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的原因,除市場因素外還有體制機制、管理方式、
發展方式等諸多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過多,部分地方政府以追求經濟和財稅收入的高速增長為目標,通過低地價甚至零地價供給,稅收減免、財政補貼、信貸扶持能資源配
置方式招商引資,扭曲了市場信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的投資決策,其次由於土地、能源、資源等要素價格不合理,社會成本、環境成本未能全部體現在企業的經營
成本中,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難以有效的發揮。第三對違規審批項目的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約束和責任追究制度,而且審批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過渡干預企業經
營的問題,在競爭性行業依靠行政性審批的管理方式難以有效的遏制産能無序的擴張。第四部分行業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産業集中度低,沒有形成由優強
企業主導的産業發展格局,産業無序競爭,重復建設嚴重。第五推動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設滯後,對已有措施執行不到位,事中、事後的監管缺位,導致一些
達不到環保能耗安全等標準的企業,以不公平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加劇了産能過剩。當然也有國際一體化的經濟使中國在承接全球的製造業産業轉移過程當中,前
十年獲得了20%以上的超高速的發展,積累了過多的産能,在500種工業産品當中,中國目前有220種産品産量在世界居第一位,其中一些重要的資源性行業
佔全球40%以上,在部分産能嚴重過剩的情況如不及時調整措施調整不僅僅會加劇市場惡性的競爭,造成資源低效用給,行業虧損面擴大,影響産業的健康發展,
而且會引發企業職工的失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産增加,等社會問題。
女士們,先生們,化解産能過剩是十分複雜、艱巨的工程,也是當前我國産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需要各部門各地方政府加強協作,共同努力,工業和信息化部高
度重視化解産能過剩工作,為了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標準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主要在控制産能總量,調整優化存量規範市場秩序,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下功夫,積極的推進化解産能過剩工作,一是將化解産能過剩和嚴控新增産能淘汰落後
産能相結合,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今後幾年不以任何名義核準備案新增的産能項目,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運用發展的理念,構建淘汰
與發展相結合的良性機制,對産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建設,實施等量或者減量置換,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強化環保、節能、安
全生産産業總目標,加強運用差別電價和懲罰式電價、水價等經濟手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嚴格執法和市場競爭,淘汰一些落後的産能。
二是將化解産能過剩和促進企業兼併重組,優化産業組織結構相結合,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併重組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簡化企業兼併重組的審批制度,
提高審批效率,完善財稅政策,豐富支持方式和融資渠道,調整解決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當中的問題,促進企業做優做強,三是將化解産能過剩和促進産業升
級、優化空間布局相結合,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加快關鍵共性技術和工業研發利用,改善有利於新興産業發展的消費環境,加強知識及産品
規模應用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促進有效市場需求形成的優惠政策,加強分類指導,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規劃要求,根據各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積極引導基地合
理的確定産業發展方向,推動産業向生産要素優勢集中的地區轉移。四是將化解産能過剩和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相結合,約束有形的手,放開無形的手,注重建立
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經多的採用法律、法規和經濟等市場化的手段,如何運用環保、節能、質量、技術、安全標準等市場准入條件淘汰落後産能,要進一步簡政
放權,大幅度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少政府對企業投資活動的行政性干預,落實企業投資的自主權,強化事中和事後的監管。五是將化解産能過剩和鼓勵企業
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全球産業變革和國內工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推進對外開放,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海上絲綢之路、中巴經濟走廊、蒙中印緬經濟走廊,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中非、中拉、中俄經濟合作等各類經濟合作平台,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強對外産業合作,
支持國內企業在海外靠近市場、靠近資源的地區投資建,引導産能過剩行業向外有序的轉移,積極推動優勢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參與國際的競爭和合作。
女士們,先生們,産能過剩既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大問題,也形成了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同時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深化投資合作的新空間,我們環境跨國公司參與我國産能過剩的治理,進一步的放寬市場的投資准入,鼓勵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深化合作,開展産品結構和工藝技術升級,積極支持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
發中心,開展協同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制定開放發展長遠戰略,強化貿易政策和産業政策協調,完善多邊、雙邊投資合作促進機
制,營造開放發展的良好環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