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於3月22日-24日在釣魚&舉行。在“改革優先序與短期增長風險”分會場上,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 羅奇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以下為發言實錄
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很高興回到北京,也非常榮幸在我們的論壇建立之初就一直在參與這個論壇的活動,從2000年,我們覺得中國很大的進步是當時建立起來了發展論壇。
現在中國的經濟在放緩,我們都知道,在這張幻燈片上的增長率從10.1%下降到7.6%,有很多擔心的事情,比如説信貸的緊縮、影子銀行還有房地産泡沫。每一天在市場上,市場上行的時候沒有人説,但市場下行的時候大家都指責中國。現在中國正在進行轉型,從以前舊的增長方式轉變成新的增長方式。我們知道轉型需要很長的時間,剛才吳敬璉教授也談到了要花很長的時間。
我想現在我們看到中國已經開始了增長模式的轉型,這個幻燈上面有很複雜的圖表,我想請大家注意一下中國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到在1920年到2004年這25年間中國第二産業的增長,第二産業包括了製造業、礦産業,比第三産業要快三個百分點。這是在1980年到2004年的25年間。但過去的兩年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第一次比第二産業要高出0.35個百分點,這個圖表告訴我們現在中國正在轉型成為有服務也引導的經濟體,這是更加成熟的經濟體會經歷的。
中國過去的幾年由於製造行業大量的發展造成了經濟的不平衡,現在我們看到中國重新平衡的過程中,這個是中國的服務産業的比例和其他大的經濟體相比,可以看到有非常樂觀的預計,會從43%到47%。當時有很多人不相信,但去年已經達到了46%,儘管是這樣還是很低,中國服務行業的發展還是有巨大潛力的。
還有一點大家忽視了就是服務行業的,服務業方面中國也是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每個單位GDP的增長,第三産業所産業的就業機會比第二産業高出30%。就是説在過去的經濟增長的模式中,10%的增長所産生的就業機會現在只有7%的增長,經濟放緩同時也有利於環保,包括降低工業活動的碳足跡,跟服務業相比工業服務的碳足跡要大很多。同時服務業也可以有效地吸收過余的勞動力。
李總理也説過,在中國離不開創造足夠的就業,而在城鎮化的過程中要狀態就業主要要依靠服務業的發展。因此,服務業和城鎮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目前的增長曲線裏中國是最低的水平,隨着它向上攀升會帶來非常多的機會。所以我對中國是非常樂觀的,中國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每個經濟體都有自己的問題,在開幕式的時候大家都對成熟經濟體樂觀。我這兒不潑冷水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