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筆記]美國尋求比特幣監管平衡術
2014-03-21   作者:劉凡 蔣寒露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在Mt. Gox出事之前,大家都喊着不需要政府管,比特幣可以管好自己。而在Mt. Gox出事之後,情況開始變了,人們意識到,雖然監管可能限制部分自由,但同時也是一種保護。”協助創建了一種名為太陽貨幣(SolarCoin)的約翰多蘭這樣看待比特幣的監管問題。
  太陽貨幣和比特幣一樣,同屬虛擬貨幣,它旨在促進太陽能的利用。多蘭告訴記者,他希望從比特幣的發展中找到一些經驗,促進太陽貨幣的傳播。
  比特幣愛好者們經常自豪地宣傳,比特幣的發行不會受到任何政府和央行的控制,但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人們對是否應該加強對比特幣監管的看法似乎趨於現實。
  “加強對比特幣的監管會讓美國人民受益,因為不論投資者還是商家都將會更安心地接受和使用它,而現在很多人擔心它到底是不是合法的。”羅斯明策爾告訴記者,他接受比特幣在網上銷售自己的音樂作品,比特幣交易不受國界限制且沒有手續費吸引了他。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對記者&&:“對比特幣首要的擔憂就是它被大量用於非法活動。任何一種電子貨幣,比如比特幣,一旦它越來越流行,必然會受到法律框架的約束。”
  美國ConvergEx集團首席市場策略師尼古拉斯克拉斯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鋻於對比特幣可能用於恐怖主義等方面的擔心,從全球範圍看,政府對比特幣的監管肯定會加強。
  目前,中國、俄羅斯等部分國家已經對比特幣&&了比較嚴格的監管措施。
  記者了解到,美國作為世界上金融系統發達的國家,目前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相對靈活、富有彈性,美國政府希望在鼓勵創新和保護金融及國家安全之間實現一種平衡。
  美國財政部負責反恐和金融情報事務的副部長戴維科恩18日在紐約的一次會議上&&,以比特幣為主的虛擬貨幣在豐富使用者的選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本獲得能力等方面擁有巨大潛力。
  科恩同時強調,虛擬貨幣也給消費者和投資者帶來了顯著風險,“虛擬貨幣的使用者轉眼間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轉賬,而相比之下,現在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很少,有些情況下就沒有。”
  “遵紀守法使用比特幣的人沒有必要害怕。”科恩説,作為對虛擬貨幣的主要監管者,美國財政部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有兩條指引性原則,一是促進創新,二是確保透明。
  科恩強調,所謂的透明,就是金融機構必須知道它們的客戶是誰、客戶的交易是否正常、對這些交易進行記錄、報告不正常的交易、採取相應行動等。
  儘管從理論上講,任何一筆比特幣的交易都通過區塊鏈(blockchain)得到了記錄,但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美國政府所要求的透明確實還有不少難度。
  另一方面,美國監管部門也不希望制定太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企業和個人利用比特幣進行創新和應用、從中獲益並促進就業和拉動經濟增長。
  “我們知道要在這二者中找到一種平衡存在挑戰。不過,如果必須要在這兩者中做出選擇,我們寧可選擇確保透明。”科恩説。
  2013年3月,美國財政部制定了針對比特幣及其它虛擬貨幣的政策指引,提出將虛擬貨幣交易所及管理公司視作貨幣服務提供商,虛擬貨幣公司必須向美國財政部下屬的金融犯罪執法系統註冊,並履行記錄和報告義務。
  之後,美國聯邦檢察官針對“絲綢之路”網站等存在的利用比特幣洗錢等非法活動發動了多起有影響力的執法行動。
  此外,在聯邦政府層面,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美國證交會、美國國內稅收署(IRS)、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等也正在研究如何應對虛擬貨幣帶來的挑戰。
  而在美國州政府層面,監管者也在探討如何將虛擬貨幣納入現有的法律框架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日前發布一個聲明稱,公司可以提交建立比特幣交易所的建議,之後監管部門將和公司一道研究出針對比特幣或虛擬貨幣的一套監管辦法,使之適應美國現有的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方面的法律。
  “我們現有的監管辦法足以應對虛擬貨幣在洗錢、恐怖主義融資等方面的挑戰。”科恩説。但他同時&&,虛擬貨幣這個行業發展太快,“我們也不知道它最終會駛向何方,我們需要繼續評估,看是否有必要&&進一步監管措施應對虛擬貨幣帶來的挑戰。”

  (作者為新華社駐紐約記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比特幣筆記]比特幣:從華爾街到大眾有多遠? 2014-03-20
比特幣交易商Mt.Gox在美國獲臨時破産保護 2014-03-11
比特幣鬧劇還在繼續 2014-03-10
日本擬加強比特幣監管 2014-03-06
日本欲對比特幣監管並徵稅 2014-03-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