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第十輪談判17日至21日在韓國京畿道一山開幕,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和韓國産業通商資源部審議官禹泰熙分別率中韓代表團出席會議。據報道,本輪談判將主要商討雙方開放市場的程度。
來自中國方面的消息稱,在一週的時間內,中韓雙方將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原産地規則、貿易救濟、技術性貿易壁壘、衞生和植物衞生措施、知識産權等廣泛領域展開磋商。
據韓聯社報道,此輪談判中,韓方將要求中方在石化、機械、信息通信、化粧品、家電和醫療設備等商品領域儘早廢除關稅。中方出於“利益均衡”考慮,認為需要進一步開放農副産品市場,而就韓國而言,這一市場屬於超敏感領域。韓國希望在討論農副産品領域合作方案時考慮有爭議的捕撈問題,但被中方拒絕。另外,雙方在談判上還將對服務和投資的自由化方式、協定文案以及經濟合作領域的協定文案進行協商。
韓聯社的報道還稱,韓國國內的市民團體在農副産品市場這個敏感領域內繼續給政府施壓。“中斷韓中FTA農畜産非常對策委員會”17日要求政府中斷韓中FTA談判,取消韓澳、韓加FTA。該團體&&,中國農産品進入韓國市場給農民帶來沉重打擊。而韓國政府官員則指出,政府計劃儘早簽署韓中FTA,與此同時將盡量減少國內産業可能受到的影響。
今年1月,中韓FTA第九輪談判中,雙方交換了包括超敏感産品清單在內的所有清單和商品關稅減讓表,就商品的開放程度進行了磋商,但韓方將農副産品作為超敏感産品,中國則把韓國佔優勢的製造業産品劃在超敏感産品中,因此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此輪談判中,雙方能否在這些超敏感産品方面取得進展成為談判能否有突破的關鍵。
中韓FTA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直到第七輪談判才取得一定突破。2013年9月第一階段談判結束,就廢除關稅的産品比例(90%)和進口額比例(85%)初步達成共識。根據該標準,兩國貿易産品分為一般産品、敏感産品、超敏感産品共三類,雙方為其設定了不同的開放時限,一般産品在10年內、敏感産品在10至20年內實現開放,而超敏感産品的開放時間推遲到20年以後。韓國與中國進行貿易的産品約達1.2萬項,其中屬於超敏感産品的約佔10%。但此後,談判又陷於僵局。
據統計,去年韓國在中國進口市場的佔有率已經上升到9.24%,成為中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中韓自貿區建設將是正在進行的中日韓自貿區和RCEP等自貿區建設的關鍵一環,中韓雙方對此都十分關注。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