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15段問答。昨天上午,從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內傳出的中國聲音,吸引全世界屏息傾聽。
當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提問。在這個兩會“壓軸戲”上,面對中外記者有關改革、經濟、民生等熱點話題,李克強妙語連珠,游刃有餘。他開門見山的回應,自信淡定的語氣,鏗鏘有力的姿態,給外界留下底氣十足的深刻印象,其中釋放的信號更是頗具深意。
2014年,中國站在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李克強以極具魅力的語言和姿態,展示了改革攻堅的決心與一往無前的氣概。
宏觀經濟走勢,是繞不過去的焦點問題。在會上,有多家媒體對中國經濟從金融和債務等角度表達了關切。李克強説,對金融和債務風險我們一直高度關注,去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果斷決定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這本身就表明我們勇於面對。審計結果已如實對外公布,表明債務風險是總體可控的,政府的債務率在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以下,大多數債務還是投資性的。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正在加強規範性措施,包括採取逐步納入預算管理,開正門、堵偏門,規範融資&&等措施。對於“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我們也正在加強監管,已經排出時間表,推進實施巴賽爾協議III規定的監管措施。他強調,不能把今天的“墊腳石”變成明天的“絆腳石”。
另一聚焦點,是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今年“7.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對於外界的疑慮,李克強反問:“我們在去年並沒有採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經濟預期目標,為什麼今年不可以呢?”他進一步解釋,之所以把經濟增長率定在7.5%左右,考慮的還是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我們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後的民生、增長背後的就業。”
對於“左右”二字的意味,李克強説:“就是有彈性的,高一點,低一點,我們是有容忍度的。”他説,我們不片面追求GDP,但還是需要貼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質量效益、節能環保的GDP。
李克強坦言,今年挑戰依然嚴峻,而且可能會更加複雜。我們既要穩增長、保就業,又要防通脹、控風險,還要提質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標的實現需要找一個合理的平衡點,這可以説是高難度的動作。
李克強的回應表明,劈波斬浪的中國巨輪需要增長,但更注重整體經濟的協調平衡發展。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述,既要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又要提質增效升級,持續改善民生。
房地産既關乎經濟又牽涉民生。李克強説,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這是政府的奮鬥目標。我們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況,分類施策,分城施策。政府還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來解決好群眾的基本住房問題。對於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對房地産市場則要因城因地分類進行調控,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重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外界更關注的是,當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究竟怎麼改?李克強的回答是,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今年我們還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讓市場發力,有效規範地發揮作用;還要把財稅金融改革作為重頭戲,包括給小微企業減免稅費方面有新的舉措,給市場助力;以結構改革推進結構調整,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寬市場准入,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像醫療、養老、金融等,讓市場增強競爭力。
在回答簡政放權等問題時,李克強説:“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他&&,我們還要繼續去啃“硬骨頭”,至於説到什麼程度滿意,那就是正確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我們要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注入新動力。
正如李克強所説,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讓市場發力、激活社會的創造力,政府盡應盡的責任,讓人民受惠。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三月,引擎轟鳴作響,中國巨輪在改革的航道上劈波斬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