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呼籲盡快&&糧食法
2014-03-13   作者:記者 鄒雅婷 朱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字號

  “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把糧食安全問題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一關係國計民生的議題也引發了代表委員們持續熱烈的討論,大家呼籲應當加快糧食法&&的步伐。

  糧食安全必須警鐘長鳴

  “我國糧食産量十連增無疑是個奇蹟,但儘管這樣,一定要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大勢有清醒的認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對本報記者説,“現在供求平衡壓力很大,將來挑戰更為嚴峻——這是一個基本判斷。”

  柯炳生指出,糧食安全不僅是指口糧安全,口糧我們基本自給沒問題,但還要考慮到飼料糧和轉化産品。“我國去年進口了6338萬噸大豆,一部分用來榨油,一部分作為飼料。這些大豆如果在國內生産,需要額外耗費5億畝以上的土地。”

  柯炳生&&,隨着經濟水平提高,人們的消費偏好發生變化,原糧消費越來越少,轉化産品消費越來越多。“未來糧食需求持續增長,新增的需求主要不是口糧,而是飼料糧。如果飼料糧供應不足,導致肉禽蛋奶大幅漲價,也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曉山深有認同。“當前,影響中國糧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複雜,確保糧食安全的任務難度越來越大。糧食安全的警鐘必須長鳴!”張曉山説。

  科技促糧食增産農業升級

  如何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固原市市長馬漢成對本報記者&&,我們需要不斷提升糧食的産量與質量。“在我看來,這需要做到四點:一是改良、修復、提高現有土地産出能力,在18億畝耕地紅線基礎上,盡最大能力挖掘産出效率;二是上水利工程、墾宜農荒地,增加生産能力;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裝備現代化、産品品牌化、經營組織化,保障農田收益和種糧積極性;四是治理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保障土地産出食品的安全。”

  “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是:農田越來越少,水資源越來越少,農業勞動力越來越少,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而與此同時我們需要生産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産品。”柯炳生直言。“應對挑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制定支農惠農政策、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改進生産組織形式,但長遠來看,最根本、最關鍵的要素,還是農業科技創新及其推廣應用。”

  柯炳生&&,農業科技不僅指研發、培育優良品種,還包括機械化、深耕、灌溉技術等很多方面。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單産量,並推動傳統農業升級,實現現代化。“我有兩點建議:第一,不斷增加國家農業科技投入,爭取農業科研投入強度(即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到2020年達到1.5%以上。第二,積極推進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柯炳生説。

  今年將加快制定糧食法

  “確保糧食安全應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納入政績考核,用糧食法等法律給飯碗戴上‘護身符’。”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提出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制定糧食法列入了今年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據悉,2012年初,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國家糧食局負責起草的糧食法已公開徵求意見,至今兩年有餘了,但法律遲遲未&&。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全國人大廣西代表團有30余名代表聯名,準備提交一份加快制定糧食法的議案。

  3月9日的記者會上,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通過立法把中央關於糧食安全的大政方針確定下來,是十分必要的。他介紹稱,糧食法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包括生産、加工、流通、消費、宏觀調控、保障措施等,其中有三個重點:一是保證糧食的供給能力,調動主産區和生産者生産糧食的積極性。二是分清責任,包括中央和地方的責任,産區和銷區的責任。三是對糧食的宏觀調控作出規定,全國一盤棋。

  劉振偉説,現在國務院法制辦正在徵求意見,全國人大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已經介入,準備加快糧食法&&的步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