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臨轉型升級,裝備製造業要爬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這個‘坡’,過核心技術的這道‘坎’。但我們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日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要用市場推動大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 作為裝備製造業的基層代表,詹純新告訴記者,目前中國裝備製造業主要面臨“産業鏈縱向發展不均衡”和“産業鏈橫向資源不共享”兩大難題,制約了産業向高端轉型升級。對此,他建議國家以市場為原則,在縱向的核心關鍵零部件技術和橫向的共性技術這兩個重點領域進行必要的引導,推動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詹純新首先從“産業鏈縱向發展”的緯度分析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現狀。他説,雖然我國的裝備製造業已經誕生了一批規模上千億,在全球有品牌、有地位、有話語權的龍頭企業,但為之配套的企業大多還是創業型、中小型企業,他們處於産業鏈底部,規模較小,技術較弱,裝備較差,沒有能力自我升級,難以支撐産業向高端突破;為主機配套的擁有關鍵技術的核心零部件,佔有高附加值,但大多數卻要從歐美企業採購,成為制約産業向高端升級的瓶頸。 “要實現産業升級,就必須在産業鏈上實現均衡發展。一方面要對中小配套企業的能力進行提升,重點培育一批強、精、專的中小企業;另一方面要對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産業化進行有效投入,填補産業鏈上的空白。”詹純新説。 在“産業鏈橫向發展”的緯度上,資源無法共享也是制約産業升級步伐的重要因素。詹純新舉例説:“比如,我們的航天工業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我們的農業機械在深翻、收割等方面與世界高端農業機械卻還存在一定差距。” 詹純新認為,該問題的出現是因為缺乏對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發和成果共享。他分析稱,對大裝備製造業來説,材料、機械、電氣、液壓等學科都屬於行業共性技術。“行不同,理同”,對這些共性技術進行基礎研究與延伸開發,能夠使大裝備製造的各分支行業共同受益。 針對上述問題,詹純新提出兩點建議:一是以國家入股方式,按市場原則,和企業共同投入組建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的股份公司,在縱向上補齊産業鏈短板;二是對於大裝備製造業成果共創共享的問題,建議國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合適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和聯盟,從橫向打通産業鏈,加快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