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百度一下“兩會”“互聯網金融”兩個詞,會有484萬個結果呈現在你面前,不會驚呆你吧?互聯網金融成為今年兩會金融界最熱的話題,而加強監管與權益保障成為關鍵詞。從各路機構頻打擦邊球,到近百家P2P平台倒閉及比特幣風波,再到剛發生的中歐溫頓事件,表明互聯網金融確實需要監管。從參加兩會的央行官員表態看,實施交叉性監管思路已經浮現。
目前互聯網金融應該從控制産品和服務自身風險、做好制度安排、加強行業自律三個方面防範風險。
互聯網金融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讓“寶寶們”懸着的一顆心有了着落,之前取締餘額寶的呼聲也已銷聲匿跡。
“當‘寶寶軍團’規模越來越大之後,它必然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一定的監管問題,無法回避。”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對記者&&。
支付寶公關總監陳亮則通過微博稱,餘額寶誕生至今的264天裏,共計得到各種監管43次,平均每6天一次。
而現在更值得關注的是,具體應該通過哪些手段來監管?監管的尺度該不該一下收緊?監管之後,它們還有沒有如魚得水般的發展空間?
餘額寶監管真空是誤讀?
為什麼近來銀行業各種聲音都是針對餘額寶?一名投資者恰好高度總結了餘額寶的“可怕”之處:開戶數8100萬,超過中國股民數量;5000億元規模,爆發式增長;流入速度無敵,每天最高百億元;搶銀行奶酪,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
3月4日,支付寶公關總監陳亮通過微博稱,“有人呼籲互聯網金融亟待監管,搞得好像一直沒有監管一樣。餘額寶從誕生第一天就得到了監管部門的大力指導和有效監管:誕生至今的264天裏,共計得到各種監管43次,平均每6天一次。怎麼監管?含文件備案匯報、現場調研、現場檢查等多種形式。今年1月至今,央行、證監會、國家審計署等累計監管了19次。”
近期關於餘額寶的質疑聲很多,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政策研究室主任高紅冰對相關質疑作出回應。他對本報記者&&,監管層對於餘額寶非常“包容、務實、開放”,並對完善産品制度和運行提出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方法。對於餘額寶是否會偏離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我們心裏有數”。
如此高頻監管,為什麼仍被外界誤解為沒有監管?
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副總經理謝衛稱,正是由於互聯網金融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其崛起正挑戰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紅線。
互聯網金融風險如影隨行
近期,餘額寶被盜刷的現象頻頻曝光,許多人在接受餘額寶這一網絡理財器的同時也開始擔心餘額寶的網絡安全問題。
餘額寶的網絡安全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手機的網絡安全問題。手機被偷、手機SIM卡遭補辦、手機中毒、手機被借用或者被破解、複製等種種情況,都可能導致餘額寶的不安全。
不僅如此,2014年1月21日發生全國“大斷網”也讓包括餘額寶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等網上交易充滿了“危機”。
1月21日當天15時10分左右,國內通用頂級根域名服務器解析出現異常,部分國內用戶無法訪問.com等域名網站。據初步統計,全國有2/3的網站訪問受到影響。
在此次事件中,面對客戶一線的DNS服務器都把包括百度、淘寶等在內的許多網站解析到一個IP地址為65.49.2.178的電腦上。如果這個IP地址是駭客的電腦,他會模仿網銀、淘寶做一個一模一樣的網站,把用戶賬戶和密碼全都記錄下,意味着用戶訪問的百度不是真正的百度,訪問的網銀、餘額寶都可能已經被盜走,甚至是網上的一切有關個人賬號的信息將全部消失。
“非常有必要去強化這個網絡安全技術的標準。建議在互聯網産品設計試用階段與消費者、金融機構互動參與進來,這樣就能把問題遷移改變以往的固有模式。”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接受記者採訪時候稱。他同時認為:“要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紅線,知道哪些地方可能會衝擊紅線。要把握好政策風險,操作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劃定紅線,是每一個産品設計中間怎麼把這些風險一步一步梳理出來,哪一個地方不能再往前走,這個紅線要劃清楚。”
通過監管促進良性發展
央行行長周小川&&,鼓勵互聯網金融,並將加強監管。“互聯網的金融業務發展是一個新事物,所以過去的政策、監管、調控,各個方面不能完全適應,需要進一步完善。”
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現在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監管不等於扼殺,而是促進其健康發展。對新生事物,肯定要有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相關部門對於這個新生事物的快速發展和可能的系統性影響正在進行研究和評估,以完善相應的監管政策和手段。”
在廖岷看來,目前應該從控制産品和服務自身風險、做好制度安排、推動行業自律三個方面來加強風險的防範。“這些機構自身要始終高度重視研究分析和強化其風險管理措施,並應該推動行業自律的建設。而在客戶保護方面,包括對客戶的選擇有沒有歧視性,業務風險有沒有解釋清,是不是只講了好處而沒有講風險,在産品銷售過程中,有沒有對産品和客戶的承受能力作出評估,是不是做到了把合適的産品賣給合適的客戶,金融服務過程中對於糾紛處理的環節是否完善等等,都要搞清楚,並逐步完善。”